“我知道坞瞿这边有个天文馆,你们要不要去看?”孙汝敏说,“没听谁提它,估计别的组也不知道。”
她说她跟家人三年前来过坞瞿,去过那里。
天文馆确实是个比较好的切入点。
嘉南用手机上网搜了搜“坞瞿”“天文馆”等关键词,只有一两篇时间久远的新闻报道弹出来。
位置在坞瞿的小弥山。
更加详细清楚的地址却找不到,导航也没用。
孙汝敏说她带路。
她们五人先是坐了乌篷船,在小弥山渡口上岸。
嘉南乘机向船夫打听天文馆,船夫操着一口本地方言,两手不断比划,听得人云里雾里。嘉南只好放弃跟他交流。
孙汝敏宣称自己记得路,嘉南对此持怀疑态度,半信半疑着。
从渡口后的栈道进入山中,她们起先能碰到别的游客或本地人,越往上走,渐渐只剩鸟鸣,衬得山林幽静。
繁盛的树木遮天蔽日,削弱了日光。
山中温度比外面要低,泛着潮意的湿冷无孔不入,像要渗入人心里。
“累死了。”孙汝敏的同伴抱怨。
“待会儿下山我们坐缆车。”孙汝敏说。
“有缆车吗?”女生张望,“我怎么什么也没看见?”
“有。”孙汝敏说,“不在这个方道,到时候带你们走过去。”
每一步都是抬脚,上台阶,像在登天梯,遥遥没有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