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在锦心很小的时候,文老爷就做好了养这个女儿一辈子的准备。
徐姨娘自然也是如此,她对文从林的耳提面命更多,从小就告诉他要与姐姐好、告诉他日后要对姐姐好……他们两个为锦心谋划了许多许多, 是做好了即便有一天他们闭上眼睛,这个自幼体弱的小女儿也能平安余生的万全打算的。
今日抽到那根签,徐姨娘只觉着有些好笑,没往心里去,回来之后与周嬷嬷她们随口一提,然后又都沉默了。
若不是锦心的身体实在是弱,她这个为人母的,又何尝不希望女儿能得如意郎,一生和顺。
这段日子看着蕙心出嫁,看到她过得那样幸福,眼角眉梢都写满了“顺心”两个字,她极有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觅得如意郎的欣慰,又有些落寞。
她自认她的锦心无论心性还是在琴棋书画上的天赋都不弱于蕙心,可她的锦心,此生都没有为人妻、为人母、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的机会了。
更有甚者,她的女儿……或许连那个年岁都活不到。
这些年,她亲眼看着锦心一次次病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病得最弱的时候心力交瘁虚弱得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却还能笑着哄她,安慰她。
她恨自己无能,恨苍天不公,恨为什么就是她的女儿生来就要一次次在病痛中挣扎。
有时她也恨自己太执拗,无论听了多少僧道批语,无论是怎样的高功大德,哪怕是名满江南的乘风道长,他说的话,她也做不到十分信。
因为从小她信的杏林之道,听的是内经本草,询问一次闫老,失望一次,这些年,渐渐也习惯了。
一日不能从闫老口中听说锦心的病有好转,她的那颗心,就一直提着,不会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