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郑氏官兵和台湾百姓深受感动,纷纷赞扬施琅胸襟宽广,能以大局为重。冷静处理公义私怨的关系,远非春秋时期的伍子胥所能比拟。

裕亲王冷眼旁观,轻轻摇头。

当初保康侄子提议不让施琅呆在小琉球,他还觉得这么做对功臣不够厚道,如今一见,还是保康侄子有先见之明。

“这个岛上,除了郑成功之庙宇,郑成功之塑像,其他郑家人的,全部推倒。立陈近南的庙宇,塑起来陈近南的塑像。”

“遵王爷命令。”

裕亲王一声令下,整个小琉球,除了郑成功的庙宇和塑像,其他郑家人的,全部推倒。活着的郑家人吓得不敢吱声,本以为投降了就可以做了太平王,说不定还能呆在小琉球享福,哪想到裕亲王不按常理出牌。

施琅也对裕亲王的作为有意见,可是他不敢对裕亲王提出来。

单个裕亲王也就罢了,后面还有太子,四位皇子,一个个的,都还在因为陈近南的事情,和瑞亲王一样对郑家人没有一丝一毫的好感,甚至厌恶。

偏偏施琅知道孩子的心思单纯,他也不好和他们说恩遇郑家人的必要性。

裕亲王不知道显示一下朝廷的大度和宽仁吗?他比谁都知道,可他这么做了。

他们这方无可奈何,郑家人自己不敢出头,岛上的其他人自然也观望中——裕亲王没有动郑成功的庙宇和塑像,这是他们的底线,没犯到这个底线,他们就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