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管那一种方法,都不能保证百分百地治好皇上的病。
疟疾,又叫瘴病,民间叫“打摆子”。从远古的殷商时期,就有这种疾病的记载,可一直没有好的治疗办法。
《素问》中的《疟论》《刺疟论》等专篇,对疟疾的病因、病机、症状、针灸治法等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讨论。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常山有治疟的功效。
《金匮要略·疟疾脉证并治》篇以蜀漆治疟,并在《内经》的基础上补充疟母这一病症。其治疟的药物则是白虎加桂枝汤和治疟母的鳖甲煎丸。
《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首先提出瘴疟的名称,并最先采用青蒿治疟。
…………
“一岁之间,长幼相若,或染时行,变成寒热,名曰疫疟。”人感染疟疾之后,一开始没有感觉,二十天左右的潜伏期后,发冷、发烧、出汗……中期:脾肿大、贫血、高热、头痛、呕吐……后期:昏迷、呼吸衰竭……
保守派太医们争论:该用针灸、常山,还是白虎加桂枝汤、还是青蒿来治疗……亦或者各种方法搭配着来治疗。
以王景明为首的激进派太医们争论:如果皇上答应用金鸡纳霜,该给皇上用多少药量?
保康只安静地听着,无声地打一个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