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页

像这样大规模的购买粮食,随后还要从南方运送到北方,如此长距离的运输,又恰逢初冬,到了北方只怕都已经是隆冬时节了。等于说,实实在在的将消息漏了出去。

而偏生,今年还是三年一次的回京述职的年份,如果什么都不做,济康郡的蒋郡守是绝对会回到南陵郡的,到时候轻而易举就将他俘获了。反过来说,一旦将重点放在了赈灾一事之上,蒋郡守怎么办?但凡有丁点儿消息传出来,他还能不跑路?

那些人的逻辑是,必须让蒋郡守人头落地以儆效尤。

至于赈灾一事,完全可以缓缓嘛,眼下南方都已经是深秋时节了,北方都入冬了,这个时候运送粮食太艰难了。可以等到来年开春天气转暖以后,再将粮食一一运送到北方。正好,趁这个机会将蒋郡守逮住,判处斩立决。

杀鸡儆猴,蒋郡守就是那只被杀的鸡!

这个逻辑乍一听倒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毕竟对待此等遇到灾荒还隐瞒不报,导致当地百姓被饿死,滋生大量流民,后续等等情况都严重到必须由朝廷付出极大代价来为其收尾……

说真的,判处斩立决是必须的,谁都没办法为蒋郡守说情。

还有一点就是,当官的其实是经不起查的,至少绝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一旦深入细查,极少是能保持住清白的。反过来想想,为什么蒋郡守在事发第一时间什么事儿都不做,非要选择隐瞒不报呢?还能不是他自觉自己不干净,生怕上报后,朝廷派遣了钦差大臣下来调查,灾情兴许能调查清楚,自己暗中干的那些事儿只怕也瞒不过了。

所以,蒋郡守是必死无疑的,以儆效尤完全没错。

可仔细一琢磨,这个逻辑它是死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