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嫂最终建议养一只猪,再多养一些鸡。
养鸡容易,圈在院子里就成。鸭子就不必了,养鸭回头还要去河边放。偏老魏家缺人手,来年小杨氏还要生了,一个娃绊住一个人是常事儿,等于说真正能干活的就只有杨冬燕和方氏,毕竟魏家哥俩开春就要出门的。
家里人口少就是这样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
末了,魏大嫂还建议,暂时就别想盖新屋了。一则,今年刚修缮了一番,能撑好几年。二则,眼下盖新屋属于不前不后的,大牛二牛都娶了媳妇,底下的窝头又太小了。
“来年啊,找人搭个猪圈,你们的屋子就别扒了。等再过个七八年,窝头也上十岁了,倒是可以准备着买砖瓦砍木头,筹措个一年半载的,等新屋盖好了,就可以给窝头说媳妇了。”
魏大嫂说这话时,窝头正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捧着半个烤番薯,埋头吭哧吭哧正吃得香呢。
杨冬燕目光在窝头面上停留了一瞬,就有种不忍直视的感觉。
窝头才三岁啊!这就考虑着要给他讨媳妇了?
在魏大嫂看来是很正常的,盖新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就不说砖瓦这笔开支的,就单单是过来帮忙亲戚们的饭菜都需要攒不少时间。像魏大嫂前些年盖新屋,粮食都是提前备好的,又让她的小儿子大孙子去河边沟里摸了不少泥鳅鱼虾,腌了一大坛子,这就是帮忙的人吃的荤菜了。
魏大嫂将自己过日子的经验都传授给了杨冬燕,喝了一大碗糖水后,一抹嘴就走了。
杨冬燕亲自将她送出院子,返身将院门的门捎插上,这才回到了堂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