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页

“具体什么情况,问我们有什么用,我们又不懂!”郑宇成这下不装逼了。

“之前你们跟华清大学那边不是就已经有方案了吗?”谢凯问道。

“之前一直都处于论证阶段,只有理论设计方案,具体是否符合,需要进行模型来验证。”褚国荣告诉谢凯,大压机只是处于理论设计过程中就被毙掉了。

“如果是进行实验,还是如当年沪市那边造万吨压机时候,先用1:10的模型验证设计?”谢凯问道。

褚国荣扭头看着他,笑着摇头,“不,这次我们之所以拿不准,就是在这验证模型上有分歧。我们准备先把国内三万吨大压机修改设计后制造一台出来论证;马总他们的意思是先生产一台45万吨的……”

谢凯一听,顿时觉得不妙。

他们这是准备用404的经费,一路从45万吨大压机开始往上发起挑战啊。

“生产三万吨跟45万吨的干啥?直接整65万吨的就行了。”郑宇成不是傻子。

马凤山他们希望搞45万吨的大压机,这种模锻符合运十的需求。

一旦新一代的飞机比运十更大,搞220吨级的大飞机,那就得更大的大压机了。当然,这样可以更快让大压机制造出来,运十的改型工作更容易验证完成。

经费不至于浪费,可消耗的经费太多。

至于三万吨?

完全就是为军用的战斗机配套了。

国内目前只有西南铝厂一台,那台大压机根本就没法满足国内生产需求,产能太小了。

“不用模型论证,没法确定设计方案有没有问题。”褚国荣苦笑着说道。

“西南铝厂不是有一台三万吨的大压机?这技术咱们已经有了,再生产出来进行论证,也论证不了多少啊。”谢凯装着不懂的样子问出来。

三万吨大压机,对于歼七跟歼-8甚至运-8这样的二代战机跟落后运输机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