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页

什么意思?

霍以骁开门见山,道:“瑞雍九年秋,兵部有一批棉衣、铠甲、兵器运往北境作为补给,当时,工部有没有同样北运的东西?”

李三揭一时没有答上来。

倒不是他工作不用心,而是瑞雍九年秋,他还在临安当知府,管眼前这人叫“贤侄”,夹在“贤侄”与顺平伯府之间苦哈哈。

进京之后,公务上理顺了,前几年的底档也看了不少,但突然之间要回忆,还真对不上。

“九年的秋天……”李三揭道,“我得翻一翻底档,才能答复。”

霍以骁又道:“不一定是同一个目的地,有路线重叠的也可。兵部那批东西,当时走的是……”

他把途径的几座大城报了一遍。

李三揭在脑海里勾画出了路线图,应下了。

翻底档需要时间,朱桓和霍以骁也没有干等着,先回隔壁兵部去了。

走前,霍以骁又叮嘱李三揭道:“这事儿紧急,李大人尽快给答复,运物资北上,沿途有些什么规矩,回头也得请大人给殿下与我讲一讲。”

李三揭应下。

送走了人,他二话不说就翻底档去了。

从瑞雍九年秋天入手,李三揭一面翻看,一面转动脑子。

他清楚,这是在查狄察经手的那批棉衣。

也许是不同的目的地,这话的意思是,运输时有内情的不一定是那批棉衣,而是同行的其他物资。

四公子点到为止,也许是顾忌三殿下,也许是不想让其他人听了去。

可他李三揭,最懂得察言观色,最知道举一反三!

四公子问出口的、没问出口的,他都要查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