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 2027370 12012198 6496586 5515612 2117361 各县政府呈报
1940年 2112098 11945099 6419288 5525811 2063628
1941年 2111655 11868201 6281295 5586906 2030859 未含厦门、金门
1942年 2156509 11540055 6068841 5471214 1935090 未含厦门、金门
1943年 2166970 11654187 6090217 5563970 1924494
1944年 2304073 11349226 5917265 5431961
1945年 2366891 11099364 5789807 5309557
1946年 2397895 11097204 5798688 5298516
1947年 2442835 11120941 5752617 5368324
1948年 2447970 11143083 5771334 5371749 2113114 1月份数字
1949年 2469020 11141921 5764645 5377276 2165772 1月份数字
---------------------------------------
该表清楚地说明:其一,民国时期福建长期存在男女性比例失调问题;其二,民国时期福建性比例失调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缓和之势,之所以发生这一转化,是因为福建在民国时期经历了十年红白战争、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男丁大量死亡--许多国家在经历了长期战争之后,女性所占比例都大大超过男子,而福建仍然以男子居多数,这表明福建性比例失调之严重是不可低估的。此外,民国时期男女性比例失调渐趋缓和与溺婴习俗的改变有关。
四、育婴堂、童养媳、高聘金与福建溺婴习俗的终结
我们知道:自清代中叶以来,官府便在福建大力设置育婴堂,自广设育婴堂后。溺女之风有所戢敛。如德化县:"至于溺女恶习,前虽有之,自同治初年遍设育婴堂,此风遂息" 。又如永安县:"若夫溺女恶习,自道光十年新建育婴堂后,屡经示禁遍谕,近亦渐少"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倘若有办法,事实上,没有一对父母愿意溺杀女婴。因此,随着育婴堂的普遍建立,溺杀女婴的习俗逐渐缓解。不过,育婴堂养育的女婴有一个出路问题,于是,童养媳制度逐渐兴起。
童养媳。童养媳制不知起源于何时,在明代的史料中我们看到个别的童养媳例子,例如《明史》记载胡贵贞"生时,父母欲不举,其邻曾媪救之归,与子天福同乳,欲俟其长而配焉" 。可见,胡贵贞是一个典型的童养媳。但明代这类例子不多见,而在清代的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