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的将领很多,他们都英勇善战,等着立功劳。弘晙教会他们怎么练兵,怎么治军就好,知道吗?”

借口。

弘晙阿玛一扭头,脑袋埋在被子里,不搭理他阿玛。

亲阿玛拿儿子没奈何,“这样不好呼吸,快起来。”

“弘晙今天学习春秋齐桓公和管仲、鲍叔牙的故事,古往今来的能君霸主,不都是要先学会识人用人?哪有事事自己亲力亲为的?”

亲力亲为?弘晙阿哥立马抬头看向阿玛,眉眼皱巴,眼神儿控诉。

亲阿玛……小小的尴尬。

“阿玛和弘晙……做事情的方式不一样。阿玛最近也改了很多,每天好好午休,晚上及时休息。”

亲阿玛“真诚”地和自己表示,他现在并没有凡事都“亲力亲为”,很注意劳逸结合的平衡之道,注意培养下面人做事……弘晙阿哥小小的满意。

可是,“阿玛,弘晙看后人对齐桓公的评价,不一样啊。齐桓公对于其他的春秋霸主,好像缺少文治武功,但他却赢得孔圣人一句‘正而不谲’的评价。”

“管仲明明是齐国称霸的第一功臣,法家的最初执行人,孔子却说管仲‘器小’?司马迁先生也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朱熹先生还在《论语集注》中进一步解释说:‘器小,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

弘晙阿哥的眼神儿和语气都是不赞同,尤其说到后面,更是为管仲鸣不平,他不明白,为何后人对他们二人的评价,都是褒贬不一。

小孩儿对程朱理学还是有“意见”,亲阿玛嘴角一挑,表情上可以看出来一丝丝明显的愉悦。

“评价一个人,和这个人的不同年纪阶段的见识、阅历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自己的主要目的有关。”

“人是活生生的人,历史书也是有活人书写,活人写史书,说故事,就算是史官做记录,哪能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孔子后来不是说管仲,‘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弘晙大眼睛一亮,明白他们的评价都是片面的,小小的高兴,可随即又是小苦恼,“阿玛,弘晙喜欢齐桓公和管仲。可是张老师说,那是‘霸道’,弘晙应该学‘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