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hello!树先生》如愿以偿的入围了主竞赛单元。

柏林的这个电影节跟另外两大电影节有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场刊评分。

《SCREEN》,这个刊物是每日一刊。

说相似,那是因为三大电影节期间这个刊物都会给评分,但其中也有很大的不同。

柏林这里对《SCREEN》还是比较尊重的,即场刊评分高的话,那确实有获奖的可能,而且,越高似乎可能性就越大,但不过,若是最高分,就基本上很难获得金熊。

就是这样的,评委会对这个刊物似乎是若即若离的感觉。

买账,但不是完全做参照。

至于戛纳那就更不用讲了,戛纳有自己的媒体人周,几乎是完全不理会《SCREEN》这个东西,往往是,你评出来的,老子根本就不管不看,就当那是厕纸。

这个杂志说哪部电影是大热门,那就几乎等于宣判这个电影死定了。

就这样。

所以,柏林相对尊重程度较高。

每一个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SCREEN》都会做出评分。

施罗德,他以前在中国工作过,这次来自中国的电影,《SCREEN》杂志就派出了他。

平日里,他总是吹自己为中国通嘛。

这次中国的参展电影有两部。

王权安的《团圆》以及韩洁的《树先生》。

那么,到底这两部电影如何呢?

施罗德的观影评分之旅,就此开始了。

王权安似乎更加有名气,先看他的吧。

第二百三十二章 至少3分的《树先生》,极其升华的结尾!

“政治味道很浓的嘛。”

施罗德在看完了《团圆》之后,就有这样的感觉。

但他也承认,这部电影是很出色的。

《团圆》这个电影的故事,讲的就是两岸之间的故事,里面的角色都是以老人为主。

让那种言语上无法表达感情,让人能看的出来,又能去用心琢磨一番。

老太太是对岸的那位老先生原来的妻子,但是老太太已经在大陆有了自己的家庭跟生活。

应该说这确实是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但就是让施罗德有微妙的感觉。

背后的政治因素有些多,似乎在做影射。

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于是乎,施罗德就回去跟自己的同事谈了自己的感想。

第二天,《SCREEN》这本杂志就给出了关于《团圆》的评分。

2.4分!

此评分一出,一下子就让许多关注柏林电影节的中国记者们兴奋起来了。

为什么呢?

很简单,之前张一谋的《三枪》也来柏林电影节参展,而且,当然的想要进入主竞赛单元,但是,《三枪》的场刊评分是1.8。

别小看这0.6的差距,因为场刊在评分方面,很少给到3分以上。

或者可以说,拿到3分以上的电影作品,那在场刊眼中基本上就是完美的大作了。

但……好吧,还是那个问题,很少有3分评分的后来却获得了金熊,当然,奖项会有,但是最终大奖金熊却一般不会给。

很奇怪的一种现象,可能评委们更是喜欢显得自己眼光的与众不同。

可不管怎么说,这次《三枪》只有1.8,而且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这是不是在说,张一谋已经不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