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有人看过没有,《盲杀》跟《嫌疑人》都跟我们讲讲啊。”

“是呀!有人给出分析吗?这个电影听说过,小说也听说过,但真的没看过呀。”

网络上的讨论有趣极了。

火爆是真的火,某度的吧里,特别是D8,简直了。

我的护球像亨利。

这等强梗,早就被玩坏玩残。

而这个吧,此时又被称为网络卢浮宫。

最有趣的是,带路党,五毛,齐聚一堂。

这次的抄袭传闻,也被拿出来大书特书,各种说法都有。

可是,看过这两部作品的人,却寥寥无几。

《盲杀》还没上映,《嫌疑人》更是没有在我们国内出版,网络上有译本,但那个是台湾方面的。

有趣极了。

没什么人看过,但讨论的如此热烈,就好像……这才是符合网络特征的事件嘛。

但更有趣的东西出现了。

“本楼主有幸,两部作品都看过。

抄袭与否,不做评论,楼主就把两部作品的故事大概,还有相应的细节梳理出来。

供大家观瞧。”

D8里出现了这么一个帖子,因为其中确实有干货,很快就被置顶,而且盖楼无数。

“原来是这样的呀!那么……这抄袭了吗?”

“我看着不太像啊。”

“不会是那帮老外故意为难我们吧?”

“兄弟们!我们不能再被欺负了!”

“对,要不要杀到法国的网络上,跟他们讲讲道理?”

“别,我看着也有些抄袭的意思。”

这楼被盖的是越来越高,各种论调都有。

但,大多数的网友还是支持并没有抄袭这个认定的。

可这就完事了吗?

许多网友没忍住,大家组织了一下,来了一次小规模的D8出征。

就在这众说纷纭之下,5月27号的闭幕式开始了。

……

第一百零七章 戛纳最佳编剧,大锤!(第四更)

“帖子,我发的。”

……

D8的出征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在法国却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没办法,这完全就是数量方面的优势。

别说法国了,就算是整个欧洲,网络上的热度也就一般般。

举例而言,欧洲网络上的视频什么的,能有个万为单位的播放量,那就很火了。

可是在我们中国来说,不上个千万,实在是不好意思见人。

再加上,D8出征也讲究方式方法,有人直接科普塑料法语,干脆弄上一些标准化的字母组合,大家就这么发了就行。

大意便是,说抄袭,得讲证据。

如此一来,戛纳官方的网站,直接就崩了。

这确实只是一次小规模的出征。

可是,却震撼了欧罗巴。

戛纳方面自然重视起来,言说,绝不会冤枉人。

各路的大牌明星,也是意外非常,都对中国的网络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