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别的小孩喜欢在闲暇踢足球、看电视,他的假期愉快生活只是内容略有不同罢了。其效果,却是一样的放松与开心。
他也喜欢写歌。
或者说,写日记。
他的日记永远是一些古里古怪的小短句,还经常能在吃饭或玩玩具的时候,突然用自己的小调子唱出来。
从一开始的什么“云朵是一只小蜗牛”“我的脸盆长月亮”乱七八糟的句子,到后来渐渐地学习更多的名家之作后,对什么诗词名句也能张口就唱。
这个小孩显然是有强大天赋的人。他的父母有所察觉,身边少年宫的老师有些肯定。但也仅此而已了。如果就这样平淡却快乐地长大了,大抵最后也不过是一个热爱音乐、普普通通的人罢了。
真正引他走入这个世界的,是当时正巧去看望同学——少年宫一位音乐老师的陈庆山。
作为一位接受过专业教育、拥有数十年歌手生涯的陈庆山,在见过安若水的第一面,就意识到了他的天赋。
他推翻了之前再也不收弟子的发话,放下了在老一辈中颇有名声的清高,甚至上门几次劝说心有不安的安若水父母,只为了不浪费这样一个好苗子。
随后的事实也证明,陈庆山的眼光并没有出错。在系统性地接受了专业歌唱培训后,安若水的水平突发猛进。在所有乐器中,最终他也决定了进行钢琴的专业学习。
他开始找到了一条能让自己的天赋逐渐融入到技巧之中,化为更出色的成果的道路。
或许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当做毕生事业的人,都是幸运而快乐的。
以音乐特长生的身份,一路上省重点初中、高中,最后是纽音,安若水的人生原本是一条所有人都能预测并期待的康庄大道。
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平静的小家庭里会某一天突遭横祸。
陈庆山当时其实也帮他们想过不少法子,但这么多年他热衷于慈善、疏远了事业,一时半会儿竟也凑不够那么一笔庞大而需要持续的手术费。最终,还是陆兆屿的父亲因有人牵线而随手给出了这笔“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