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页

一位阅尽了祖国河山的大旅行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洵神仙之境,首于土界得之,转觉神州凡俗矣。盖江流击山,山削成壁,流回沙转,云根迸出……”

漓江河谷举世无双的岩溶地貌,是地质造物的无数机缘巧合:

数亿年沧海桑田的轮回中,这里沉积下厚度达到3000米的纯净石灰岩岩层;

板块运动,地裂山崩,巨大的岩层上产生众多的节理和缝隙,雨水浸入,垂直向下溶蚀岩体;

地壳抬升,八桂成为三面环山的盆地,流水汇而不聚,充当雕刻工与搬运工;

气候炎热,降雨丰沛,环绕盆地的山脉岩体坚硬,弱酸性的雨水难以渗漏,八桂的“造山团队”得以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

流水溶蚀了盆地中一个个山峦的坡脚,使其坡面不断平行崩塌后退;

时间累积,只有坚硬的岩心矗立不倒,从而形成了一个个彼此分离、参差错落的独立石峰。

这就是鬼斧神工的峰林平原。

八桂犹如养在深闺的佳人,一旦容颜显露,那夺目的光辉便再也掩藏不住。

这一方山水在大宇文坛上的重量是无可比拟的。

古时咏唱八桂山水的诗歌流传至今的多达五千余首,那些在课本中出现的诗人,或亲身来过八桂,或闻听过八桂盛名,几乎都有留下关于八桂的诗篇。

比如:我所思兮在八桂,欲往从之湘水深。

比如:五岭皆炎热,宜人独八桂。

比如: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王子安和栗可欣坐竹筏上,顺水而下。

青峰锁江,翠竹摇曳,船于江中行,人在画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