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真对应做好分类,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物资。
余渝就像只准备储藏过冬的小仓鼠,吭哧吭哧搬货,忙得不亦乐乎。
“呦,余老师回来啦。”
他正蹲在地上忙活,外面突然有个老太太带着孙子溜达过来。
余渝脸色微变,忙把包裹往后推了推,“李阿姨。”
李阿姨把那双三角小眼飞快地转了一圈,很自然地开口道:“我孙子练习册用完了,正好,从你这拿两本吧。”
说着,就要往车库走。
“这不是我的东西,”余渝忙站起来,挡在她面前,“是网友捐给山区和福利院的小朋友的,您不能拿。”
李阿姨眼睛一斜,尖着嗓子道:“什么捐不捐的,反正白捡的事儿,年纪轻轻的,别这么抠!几个练习册而已!”
“真不行!”余渝坚持道。
网友肯把东西交给他处理,那么他就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
这个李阿姨有类似举动不是一次两次了,上周自己一个没看牢,就被她顺了一盒中性笔去。
再去找时,对方死不承认。
余渝无法,只好自己掏钱买了补上。
有一就有二,如果这次自己再退让,她以后还会变本加厉的。
李阿姨把眼睛一瞪,不退反进,“你要干什么?我看你这个小伙子很有问题啊,空手套白狼,谁知道这些东西最后去哪儿了?”
余渝又急又气,“阿姨,您不能胡乱污蔑人。”
有听见动静的邻居打开窗子往外看,但没人出言劝和。
“什么污蔑,我看……”李阿姨还要再说,却见对面那栋楼上走出来一对老夫妇,下意识压低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