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道拍了拍孙晓霖的肩膀,笑道:“好了,你也收拾过他了,气儿也该顺了,我听说他都被送去医务室了,估计要比你惨多了。”
孙晓霖笑道:“放心,我下手有数的。”
李云道失笑:“看来老孙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不消停的。”
孙晓霖笑道:“下次到长安我带几个老兄弟跟你喝酒,到时候给你讲讲我们年轻时的传奇,咱们就是干架,也是有贵族气质的。那鲁肃,不说也罢!”
吴卓恩摇了摇头,欲言又止。
又聊了几句,李云道和乐胖子才回到自己的寝室。
乐天拉了把椅子,一边往嘴里塞着吃的,一边道:“你说他们有必要吗,都三、四十岁的人了,嘿,也不知道这事儿如果捅到学校去,学校会怎么说。”
李云道耸肩道:“放心好了,学校不会怎么样的,组织部的领导也不会说什么,顶多都叫去训诫一通,下不为例呗,两个副厅级干部当众干架,传出去,谁的面子上都不好看。”
乐天笑道:“说得也是啊,嘿嘿,我也早就想收拾姓鲁的,不过……诶,反正老孙代我们出手了,回头咱们得请他吃饭!”
李云道笑了起来:“什么叫代我们出手?鲁肃得罪你了?”
乐天嚼着一片面包道:“你不觉得那小子的眼睛都要长到头顶上去了吗?”
李云道笑道:“少年得志的,多数都是这德性,得磨啊!”
乐天道:“你这话说得老气横秋的,弄得好像你不是少年得志似的。”
李云道笑了笑没有说话,因为没有人告诉乐天,从进入体制里的第一天起,李云道干的就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当年斗悍匪,之后抓毒贩,而后战恐怖份子又扫黑,基本都是拿命在拼,这当中身心受到的煎熬,岂是鲁肃这种背靠团系大树成长起来的温室花朵可以比拟的。
晚上,乐胖子果然拉着李云道和孙晓霖等人一起吃饭,美其名曰“庆功宴”,至于是庆什么功,所有人心知肚明。
吃饭的地方就选在上次老板跟两人聊得很投机的烧烤店,车老板一看是熟人,自当招待得格外周到。
孙晓霖和乐胖子两人晚上喝得最多,一人起码喝下去了两打啤酒,李云道也差不多喝了十来瓶,酒酐之际,乐胖子就怂恿着孙晓霖讲一讲拾掇那鲁肃的过程。在场的都是鲁肃看不上的中西部地区来的,没一人对那位鲁书记有好感,也跟着起哄。
孙晓霖拗不过大家,清了清嗓子,正打算开口,就听到呼啦啦一群剃着青瓜皮的壮汉涌入了烧烤店。
(各位看官,今儿第四更了!想要第五更吗兄弟们?来来来,月票刷起来!)
李云道自然清楚蒋二小姐只是开个玩笑,接下来一顿饭倒也吃得波澜不惊,至少蒋青鸾再也没有说出类似足以将北清校园的绝大多数男生都雷死的话语。
与开着兰博基尼的蒋青鸾同进同出是需要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比如下午一回教室李云道就感受到了几道不太友好的目光。回到最后一排的座位上,胖子的眼神就如同被李云道祸祸完又抛弃的黄花闺女。
“咋了?”李云道不解。
胖子一脸悲愤,用十八级的论坛账号打开北清校园bbs,标题为“新校草疑似被包养”的论坛贴子下方已经有数百条留言,贴子中赫然是李云道坐上蒋青鸾那辆亮黄兰博基尼跑车的照片。
李云道没好气地瞪了胖子一眼:“这你也信?”
乐胖子凑过来愤愤道:“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还是不是兄弟,还让不让人活了?”
李云道失笑:“你知道她是谁吗?”
乐天愣了愣,惊讶地看着李云道:“你们俩早就认得?”
李云道也没骗胖子,点头笑道:“还记得我跟你说过,我媳妇儿差点儿变成别人家的,记得不?”
乐胖子点头:“嗯,你说跟蒋家的蒋青天……等等,蒋青天,蒋青鸾……”胖子好像明白了什么,突然反应过,用萝卜一般粗细的肥硕手指指着教室外头,“她是蒋青天的妹妹?”
李云道耸耸肩,乐天恍然,顿时眉开眼笑:“这就说得通了!嘿嘿,那你没机会了,还是看我老乐的。”
李云道扫一眼胖子就开始翻下午上课时要用的书:“你不是说短期内不再谈恋爱了吗?”
乐胖子道:“我有说过吗?好吧,就算说过,那也是短期内,现在都快到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季节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说短期结束了。”
李云道笑了笑,讲台上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开始敲黑板了。
胖子说得没错,时间过得很快,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已经来了。
京城的春,似乎比往年来得更快,几场倒春寒后,气温就开始飞速爬升,如今走进校园,莺飞草长,山坡上的桃花映得姑娘们格外妖娆,而湖边明黄色的迎春更是摇曳得如同那一颗颗青春萌动的心。
李云道向来是不在乎别人的目光的,抱着十力下昆仑的时候不在乎,住工地工棚吃馒头的时候不在乎,进京城怒而抢婚的时候不在乎,在西湖江州破案扫黑时也不在乎,当妆在乎的只是自己在做些什么,又收获了些什么,如今在乎的是自己做了什么,能给这华夏的百姓带来什么。
时间总是不够的。在过了三十岁后,李云道越来越发现时间和光阴的飞逝,也许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总是感受不到时光的流转。
关于中古哲学思潮的论文已经成稿,如今进入到了紧锣密鼓的修改阶段,党校的课程也塞满了李云道的每一个周末,再加上研修班的各个学科布置的个人和小组作业越来越深奥,李云道便发现自己除了吃饭睡觉外,其余的时间基本都奉献给了这三样齐头并进的学业。
青春年华的少年人们总是兴趣多变的,那些在论坛上讨论了一阵子关于被包养话题的孩子们很快就对这件事失去了兴趣,而剩下的多数便是李校草的忠实铁杆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