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8页

而这一切,对他刘言来说却离得颇远,甚至于,在逐渐翻阅了越来越多的历代史书野记后,刘言愈发觉得,他南唐的覆灭是必然的,因为他的国家已习惯了和平,失去了警惕心。他们忘了,忘了天下尚未一统,忘了长江以北还虎踞着一头北周这头凶猛的老虎,日日笙歌,铺张奢华;反观北周,尽管北有凶戎、西有强羌,历代天子却犹励精图治,时时刻刻希望着有朝一日开辟疆土,将长江以南的大片土地收归囊中。

如此比较,刘言觉得他的国家败地并不冤枉,因为那并非是败在了北周众多强兵猛将手中,而是败在了自己手中。

不过话说回来,难道刘言身为南唐皇室后裔,难道就丝毫也未曾想过有朝一日复辟国家么?

事实上,刘言起初确实也想过,因为他是南唐皇室刘氏最后的男丁,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负起身为亡国之君的责任。毕竟在其父亲南唐皇帝刘生驾崩、他诸多兄长又死于非命的当下,只有他才有资格决定国家的走向。

然而,刘言放弃了。

[南国之民,处北国治下,民生却犹胜先前。欲累万众无辜伐北国,至生灵涂炭者乎?——不可滋事造乱也!]

这是当日初代太平军副帅伍卫找到刘言劝说他接替刘倩的班底时,刘言反过来劝说伍卫的话。

在刘言看来,他南唐的百姓既然在大周皇室李氏一族的治理下生活得比原先在南唐刘氏一族治理下还要好,又有什么理由反叛大周的统治呢?难道要牺牲无数无辜的百姓性命,与大周厮杀至生灵涂炭、民不安生么?

当时刘言的态度十分坚决,他非但一口拒绝了伍卫请他出面主持大局的恳求,甚至还反过来劝说伍卫能够解散太平军,结束这场无谓的浩劫,叫江南百姓能够安安生生地生活,毕竟若没有人挑头,百姓是不会有胆量与力量反抗大周朝廷的。

其实说实话,太平军虽然是南唐旧臣所创的,但是刘言对它却并没有什么好感,毕竟刘言生活在江南民间,见惯了太多太多因为太平军一事受到牵连而被官府收监甚至处死的无辜百姓。比起被太平军捧在手心的两代天上姬,即刘倩与其女刘晴,刘言更多地能够体会领略百姓的生活,无论是欢喜还是忧愁,要不然,也不至于对伍卫说出不可滋事造乱拖累百姓之类的话来。

几番劝说无果,伍卫无可奈何地退去了,回去太平军不久后便得了心病,一命呜呼。在临死前,他将南唐十三殿下刘言尚活在世间的隐秘告诉了儿子伍衡。

以至于当伍衡对刘晴偏信梁丘皓而感到绝望与愤懑时,当即便放弃了刘晴作为效忠的对象,将刘言这位隐居于民间的南唐皇室后裔给请了出来,用一种半强迫了手段。

夜,深了,然而刘言却丝毫没有睡意。

应该说,是他无心睡眠,因为他的全部心神,都投注在广陵城内那些传来无尽厮杀喊响的地方。

说到底,他也只是伍衡的傀儡罢了,虽贵为太平军当下之首,但是却无丝毫权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看着,看着太平军是否会覆灭于今晚。

啊,他丝毫也不觉得伍衡能赢。在他看来,伍衡不可否认是一位颇有权谋的枭雄之主,但是,此人太过于阴狠,人情味淡薄。而一般这样的家伙,若不能爬到至高处,那么下场必定是无比的凄惨。

这种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