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袁术在年少的时候却喜好游侠仗义,多与浪荡公子声色犬马,长大些才开始注重于名士结交。
对于袁术的评价如下:少以侠气闻,数与诸公子飞鹰走狗,后颇折节。
因此,少年袁术的名望是远远比不上袁绍的。
这样一来袁术就肯定是心存不满了,你一个庶子凭什么能压老子一头?
因此袁术多在人前毁袁绍,说袁绍是“奴隶之子”。
在儒学兴盛的年代,出身和嫡庶可不算什么小事,要不然曹老板听到有人说他是“赘阉遗丑”怎会那么生气?
虽然这件事并没对袁绍造成太大的名誉损失,但此事也间接的促成了袁绍的一些性格,比如说表面自负、实则内心自卑。
大门袁绍确实是颇有见识,党锢之祸时袁绍死活不肯出仕,谁劝也不管用。
在党锢之祸解除后,袁绍这才出山,直接一跃成为西园八校尉中的中军校尉,后升为司隶校尉。
袁术也不差,先后做上了河南尹、虎贲中郎将的位置。
至于袁绍与袁术的第一次分歧,发生在董卓挟持刘协逃往长安之时。
那时袁绍打算拥立一位皇帝,来取代刘协的正统地位。
袁绍选中的是年高德劭、颇有民望刘虞,多位关东诸侯参与此事,但曹老板却是看出了其中利害,明确表示不参与其中。
袁绍寻思二人好歹是同父异母的兄弟,那就把老二也拉上吧!反正成了好处是我的,不成还有人跟着一起分担!
于是袁绍便与袁术商议共立刘虞为帝,但袁术却不同意,还以国家大义之名反劝袁绍。
袁绍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所以他再次写信给袁术,言辞恳切的请袁术加入进来。
袁绍这封信呢,主要从三个方面劝的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