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页

洛杉矶风云 怼王 1386 字 2022-11-12

不好以国内的名人举例,容易被和谐,那就以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举例吧。许多人都说他以一套电脑操作系统发家,成为了世界首富,是科技套现的榜样。

这句话对也不对。

科技发家拥有财富是对的,但成为世界首富却不是因为单纯的一套电脑操作系统。

这么说吧,如果当年美国没有祭出《超级301法案》,世界首富可能会是一个名叫坂村的日本学者,而非现在的比尔盖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个人c只能运行dos系统,21世纪出生的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系统。

可以这么说,在s-dos的时代,电脑的每一个操作都必须下指令。现在一个滑鼠动作能完成的事情,在当时要打好几个英文指令单词才能达到。

日本东京大学助教坂村,在1982年靠着对“计算机可以更好用”的热忱,独自写出了一份三百页的名为“tron”的c系统规格书。

1984年,坂村在东京的一场微电脑应用国际会议上,第一次对世人宣读了“tron”系统。当时,有来自全球的150多位专家,共同见证了日本“tron”系统的未来可能性。

坂村对“tron”系统的理念是:基本软体,就是软体的平台,是资讯化社会的基础,就该如水与空气一般。

这一理念,比起美国比尔盖茨推动的窗口系统要更加得到国际技术机学者的认可。因为相对于s和英特尔的封闭商业联盟,tron从一开始就走的免费、开放路线。

在这一点上,tron系统和x操作系统类似,所有的tron的源代码可以免费得到,所以无论是成本还是安全性以及实际的可建设性,tron一旦成为计算机系统的世界标准,都会比比尔盖茨的s的方案更好。

坂村在tron上开放共赢的理念,震撼了当时全球的整个学术界和科技企业圈,并由此吸引了几家大型电机制造商跨界进入c领域,与坂村一起开发tron系统的个人c 。

1985年,nec宣布了第一个基于itron 86规范的itron系统的研究,并于1987年完成。

当时,s的视窗系统刚刚诞生不久,图形操作介面还处于各家争鸣的阶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与tron系统诞生的另一个背景是,80年代的日本,在芯片产业的地位上也已经全面领先美国,在高峰时期占据全球近80的dra(俗称电脑内存)份额,硅谷的英特尔、ad等科技创业公司在半导体存储领域,被日本人追着打,然后被反超,被驱离王座,半导体芯片领域(当时主要是半导体存储占据主流)成为日本企业后花园。

面对日本在系统和芯片上的逐渐独立,看着渐渐脱离自己标准的日本操作系统产业正在失控式发展,美国的商业寡头和联邦政府最终坐不住了。

因为一旦tron成为标准,日本资讯业将摆脱对美国软体工业的依附,美国再打入日本市场,将难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