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实验设计得就很微妙,特地找好看的女性。行吧,始于颜值,适用广泛。

宿舍长他长得很标致,典型的白白净净、没有攻击性的南方男孩。平常清清冷冷,和人说话的时候又有礼貌,挺乖。

结束后有两个女生想加我和宿舍长的微信,没意思。但我想着宿舍长长得好看,我们学校女生又多,肯定有女生像这两个一样对他主动出击吧。

我起了玩笑的意思,含义模糊地回答她们:“我和我同伴是一起的。”

哦吼,她们果然想歪了,哈哈。

没告诉出来的宿舍长,让他猜,看他无语的样子,有一点开心。

晚上从地铁站出来,走在立交桥上,看着桥下川流不息的车流,来来往往,它们一直延伸到陌生遥远的暗色天边。

有一种想跃下去的冲动。

宿舍长打断了我,问我“白色丧尸”那段剧情,常见的关于“死亡”话题。剧本里的情节总爱牵扯死亡,因为一旦一个人死了,ta的生命似乎通过永远的离开常人所在的世界,升华了。再也没有改变与挽回的可能,所以在生者心里留下历久弥新的执念;也许主题是迟到的正义,存活者经过千难万险的探寻,终于揭露真相,洗尽冤屈。

可现实生活中,却总不如剧本里一波三折,并非每个人的死都有深远意义。他们只是存在过,遭受或长或短的折磨,然后死掉了。没有什么含冤昭雪,没有什么永世难忘。轻飘飘的,如薄薄的梨花随风而去,消散在土里。

“如果一个人死去了,会怎么样呢?”我问宿舍长。

“他们会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比如其他人的心里。”

不是多么新奇的回答。怎么活着呢,每年忌日的时候去纪念一下吗?提到死亡就会想起那个人吗?

到底有什么意义啊。他已经死掉了,如果有所谓的来世的话,也早就投胎了吧。他遭受的苦难,永远只是他一个人的苦难。加害者好好地活在这个世上,没心没肺,快快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