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页

太皇太后欣赏地看了沈傲一眼,道:“昂头挺胸,方有男儿气概,不算逾越。”

赵佶情不自禁地点头:“你看,他们昂着头,都是看着朕的。”他抿了抿嘴,有股冲动想向他们招招手,却最终还是忍住了这股冲动,只是看着那五个方阵发呆。

队伍已经到了正德门,突然,铿锵一声……

长刀出鞘的吟声豁然而出,韩世忠拔刀,刀锋指向天穹。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便是站在城楼上的赵佶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颤,当着皇帝,当着满朝文武,当着嫔妃、皇子、帝姬的面,突然拔刀,他们这是想做什么?

锵……

校尉们整齐划一地拔出刀来,锋利的儒刀寒芒在孔明灯的照耀下发出渗人寒芒。

“以吾之血,定国安邦,以吾之躯,护国安民,克己复礼,永葆大宋!”

八百个校尉的声音一齐吼出,随着踏步的声音,如林的长刀指向天穹,随即又是刷的一声,长刀同一时间回鞘,脚步在轰鸣,声音随着寒风回荡,队伍渐行渐远……

方才那一下,气势如虹,杀机腾腾,连御道旁手持长枪的禁军也不禁骇然,差点儿没有一屁股坐下,这个震撼,让御道之外的百姓也一时沉默,随即爆发出阵阵呼声,连那仍带着几分矜持的读书人,也不由爆发出喝彩。

大宋羸弱了一百年,禁军的德行谁能不知,建中靖国元年,安化兵乱。四年,昭州酋长之乱。随即又是方腊之乱,西夏叩关,契丹南下,这一桩桩屈辱,不止是朝廷焦头烂额,便是安分的百姓亦有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

而那一句话,和校尉们散发出来的压迫力,无形中是一份安定剂,让他们生出一丝安全感;国家糜烂日久,终要有一些人挺身而出,去收复失地,去建功立业。武备校尉,恰恰是在黎明的黑暗中出现的一丝曙光。

“万岁!”

有人激动地大吼,人一激动,就难免需要宣泄。

“万岁!”

所有的人也随之大呼起来,也有人叫:“大宋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