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点,轻点,对,对,这样刚刚好。”李和摩挲着她的手道,“有老婆就是好。”
“少贫嘴,过阶段记住送孩子回去上学。”
李和回头道,“在这里上学就是,回去干嘛?”
他自己的妹子和侄子都在这里上学,却要把自己的亲儿子送回去上学,他总感觉怪怪的。
何芳笑着道,“那种学校我又不是没去看过,孩子能学到什么?”
她的眼光和眼界决定她看不上香港的教育水平。
“孩子不用逼那么紧,差不多就行了。”不要说何芳看不上,李和都看不上,不说基础教育,就是高等教育,李和也是鄙视的心思,香港大学、香港理工排名比内地高,李和无所谓,可是居然比日苯东京大学、帝国理工高,简直就是胡扯,甚至国际玩笑,虽然他讨厌日苯,可是这是事实,香港的教育和日苯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所谓的素质教育,在人多地窄的香港就是个笑话,远没有新加坡的那种狼性,导致黄鼠狼过窝,一窝不如一窝。
如果不是从内地来的老一辈做香港经济的支撑,香港的废青一代完全撑不起来,不是这些垄断寡头不给年轻人机会。
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完全是由智商决定的,互联能追的上就是追的上,追不上那就是完蛋。
“我儿子不能学你!”何芳笑着道,“他比你聪明。”
606、语言
李和心里虽然有他的想法,但是还是坚持道,“香港学生的视野观、国际观还是比内地强上不少,你不希望孩子将来没什么见识吧?”
何芳这次给李和又续了一杯水,笑着道,“你笑话吧,别想来糊弄我,英文只是一个技能,别和什么国际观等同,英语在四十多个国家是官方语言,这些国家的学生都有国际观?英语肯定有用,我也会督促孩子学,这个你不用管。caioge”
“照你这么说,我把李沛他们带过来就是不对了?”李和心里有点无奈,被何芳这样一说,他对李沛他们的教育方式也有点信心不足。
何芳道,“当然没问题,不然你以为我凭什么费那么大劲让儿子进棉花胡同去上学?李沛、杨淮又不小了,来香港之前,英语单词一个都不认识,在老家就是耽误。可咱儿子还太小,棉花胡同的学校又不差,等他基础知识扎实了,到这边上学学点语言技能我又不是不能同意。”
“你可真是挑剔的很。”李和心下稍微宽慰了一下,何芳的意思是说内地教育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一线大城市的教育水平可能比香港好,但是至于他老家这种地方,哪怕是县城,教育水平都不是太高,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就显得尤为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