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又得成立一家路桥公司了。那摊子又大了。”于德华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只是确定了之后,又不免叹气。他对浦东的项目本来就没有信心,现在费心费力的运营一个赔本的项目,由不得他不叹气。
“不用重新组建。远大旗下不是有家路桥上市公司吗?你跟老沈谈谈怎么合作。”
“好的。”于德华没有拒绝,不管怎么样他都需要沈道如的帮助,否则他一个人真的会累死,而且会越来越累。再说,现在资金都是远大集团提供的,他也不管什么面子不面子了。
不过这次的内地之行不是没有收获,浦江项目签署以后,他的待遇又上来了一个台阶,跟往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李和这阶段算是见识到了高盛的高明之处,如何开设空壳公司,如何进行匿名交易,都有一整套完成的程序。
他最好奇的还是不公开交易问题,他问郭冬云,“怎么可以不缴税呢?”
郭冬云笑着说,“根本不用缴税,这就是诱人的地方。咱需要做的就是开一个账户。”
她详细的介绍了加勒比海地区银行保密规定等。许多瑞士银行都在这里开设分支机构,它们也遵循瑞士的保密法。
这种赤裸裸的内幕交易,李和是第一次见识到。这个账户只能是匿名开立,它们还想要银行快速、高效的执行指示,而且还要把这些指示给不同的经纪人。它们只希望通过当面或者对方付费电话同银行联系,除此之外,不同的银行有不同的联系方式。
所有的交易记录和账单必须保存在银行。
高盛的方案似乎天衣无缝,它们的交易是匿名的,而且不做任何能够直接追踪到它们公司的交易。
李和作为外行,后面一切都看不懂了,只能全部交给高盛和黄炳新了。
金融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他这阶段每天除了陪着何芳散步,就是吃喝睡觉,最多也就再想一些公司的架构问题。
他不想去于德华的公司,也不想去沈道如的公司,这些都不是他心中想带领的团队,他需要一支他自己亲自组建的团队,但这个团队目前还没有影子。
人才难寻倒是真的,真正的人才绝对不会出现在求职市场上,要么在岗要么退休。他唯一的办法就是挖人,他已经接触了好几家猎头公司,倒是成效不大。很多人都是擅长做执行,不擅长做战略规划,不过好歹算人才,他自己没留,全部抛到了沈道如手底下,沈道如确实是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