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是闹不明白帮着办什么事,能给200块钱。
“不多,不多”,李和边吃边说,面条吃了一半,才填了个肚子拐角,后悔煮的少了,“我呢虽然是个老师,可外面也跟朋友做了点生意,这你是知道的,你家冯磊也经常帮我跑腿,我也没少赚。你说我能是个傻嘛,我不可能亏钱给他这么多钱对吧”。
冯吸溜全名叫冯磊,李和不敢当着人家亲妈面前喊人家绰号。
常静听了李和这话,不禁莞尔一笑,能做大学老师的人怎么可能是傻呢,“可他还是个孩子呢,这也真的多了”。
“你别想多了,你在这样推辞我以后都不敢找冯磊办事了,再说我也真心喜欢这孩子,以后啊也一准有出息,你也别操心了”,李和把碗底扒拉干净,也才吃了个三层饱,觉得还是能吃三碗的,看着空荡荡的锅底,有点懊恼。
谁家爹妈不喜欢听别人夸自家孩子有出息,常静嘴角都笑开了花,见李和是真心实意给这钱,也就不拒绝了,“那谢谢你了,李老师,劳你费心了”。
“你别客气”,李和看常静那甜蜜的颤心肝的一笑,都有点看的呆了。
“你是不是没吃饱,要不我再帮你煮点?”。
“谢谢,吃饱了,吃饱了,你别麻烦”。
常静想了想又道,“李老师,我还得麻烦问你个事”。
“你说”。
“我家老大说想去香河,说实话,我自己就是香河过来的,那地方多少年就没见过好,家家没奔头啊。你说他一个半大孩子去了香河能怎么办?”。
李和道,“我呢就是跟他这么一说,愿不愿意还要你们家属商量着。这付霞在那边开家具厂,我觉着他过去也是可以锻炼锻炼的,总归要寻个前途的”。
他也没多迁就去说什么社会形势在变化啊,以后会更好之类的话,愿意去就去,这种事情强迫不来的。
‘前途’这两个字让常静回味了好久,她是农村过来的,能安排上班,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了,儿子是没指望在城里工作了。
可转眼就是十六七岁了,再没个营生能怎么办,也马上要到娶媳妇的年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