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页

陈硕说,“你这人一点艺术细胞都没,虽然我不准备做作家了,可这点艺术修养还是有的。”

李和拍拍陈硕肩旁,“人啊,要朝前看,一掉进琐碎里顾影自怜就不好玩了。这帮人本身就没几个好鸟,学历不高,视野也没,仗着读过几本书,就敢言必称诗人、思想家,写得过于阴暗了,似乎是要衬托他们的光明。一副小市民做派。咱要豪气点,大气点,自己过好比啥都重要。”

性,艺术性不谈,李和对这帮子知青的散文诗歌,大概是没有好感的,这帮人把下乡视为下狱,遇到跳骚都要叫个半天,把一切视为苦难。只要谈到农民必然要归为愚昧、无知。李和自己就是农村出身,自己骂可以,但容不得别人说不好,总是要不自觉的要站到对立面去,见到这些人给一板砖是最起码的农民操守。

陈硕说,“哎,跟你没话说啊,我还是看我英语了”。

下午拿到张婉婷的信,大概是这阶段最开心的一天了,总算放下心了。

信的内容其实没有什么,就是一些日常的学习感想,同学相处,但是学习压力很大,一直没有时间回信。

李和想想,刚到陌生地方,胆怯慌张都是不可避免的。

食堂吃完晚饭,李和就开始爬在自习室里,抑制不住的思念还是写满了几张纸。

(未完待续。)

31、潮起潮落

李和早上起来的早,依然习惯性的跑了一圈。caioge

在报栏看到武汉汉正街的报道,总算心里松了一口气。

工商总局在武汉召开全国小商品市场现场会,想在全国宣导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

以个体商贩为主的经营日用小商品的汉正街市场,在全国出名了。

汉正街成了有数百名从业人员、400米长的街道集市,根据顾客需要直接从厂家进货,依据市场供求自行定价。

所有的关于“小商品”概念范围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