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只能又想到自己之前的水产生意,只要有一个做了,大家看着赚着钱了,必定跟风做,可是想不到的是华清的学生会插手进来,李和懒得插手这种事情,只能无奈的道,”你跟何芳也没少赚,先停了吧,后面看看情况再说”
什么生意都怕跟风扎堆做,进入白热化,压价,结果大家都没了利润,本来就不是什么正当可以形成规模的生意,黄了就黄了吧,李和也没往心里去。
83、来信
出国的氛围越发浓厚,李和也似乎受到了感染,内心一股子躁动,看到许多人日日夜夜捧着英文词典,心里就是一股莫名的不安。caioge
前辈子经历过,这辈子再次体会,完全是不一样的感觉。
他上辈子大概跟他们一样的心态,一心想去享受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
奈何资格不够,条件不足。
国门开放了,人们争先恐后要钻出去,只要说出国,不区分国家,美国,日苯、西欧,东欧,新西兰,马来西亚,泰国,一些名校大学生倾巢而出。
所有能想到的几乎倾巢而出,说倾巢而出一点不夸张。
其他学校或者社会工作的出去的少是苦于渠道少,但依然许多人为出国梦在做准备,外语是留洋的基础条件,年纪轻些的,学校的功课还没有忘记,补起来比较轻松。
年纪大的,三四十岁,也想出去,就非得花大力气。
京沪等大城市演电影的、唱歌的、演话剧的、跳舞的、打乒乓球的、拉提琴的、画画的,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出去。
包括许多出名的画家包括陈逸飞、王永强等人都没有心思画画了,都是放下画笔,开始重新学abcd了。
甚至于一线青年电影演员,也没心思演电影了。
千方百计动脑筋弄担保,只求出国,似乎外面遍地是黄金,就等他们去捡。
被领事馆一次两次乃至十次八次拒签都不气馁,一定要求洋人高抬贵手,放他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