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页

众人皆露出讶色。

严祺倒不反对,只让严楷继续跪着,和容氏一道随着漪如离开。

“别家子弟既然都安排了稳妥的位置,父亲何不也这么做?”到了堂后,漪如开门见山道,“大军出征,各路将官没有几千也有几百,以父亲的人脉,为阿楷找个合适的位置倒也不难。”

“我岂不知这道理。”严祺叹口气,道,“那些子弟,大多是做些文职,不必亲自上阵,又能积攒资历。但这样的位置颇为抢手,早就有了人。”

“倒也不必盯着那些主帅身边的职务,”漪如道,“我听闻这行军打仗是讲究的事,前方一万兵马,后方配上两万人专司粮秣后勤都是常有的事。这等活计,虽也在行伍之中,却劳累繁琐,子弟们大抵是不愿意做的。父亲何不说道说道,在后军里为阿楷谋划谋划?”

容氏听着,露出讶色:“可但凡有了功绩,那都是前军中军得功劳,却少听说后军的人能得什么好处。”

“正是如此,才该送阿楷去。”漪如严肃地说,“父亲母亲所虑,在于阿楷年纪还小,胸怀热血却性情轻浮,若听之任之,难保要惹出什么祸事。后军里日子虽苦些,却能让他得些历练,知道做事不易,此事其一;其二,他辛苦一番却不曾得什么功劳,也能让他打消了那博取功名的浮躁之心;其三,后军的危险总比前军中军少一些,阿楷待在后军,也可让父亲母亲不至于为他性命担忧,岂非一举三得?”

这三条理由里,最重要的其实是最后一条。

这次大战,崔珩会战死,只怕惨烈得很。无论最终得胜与否,严楷待在后军能保住性命,

不过这显然已经足够说服严祺和容氏,二人相视一眼,脸上的神色皆和缓下来。

“这话确是道理。”容氏对严祺道,“不过你在兵部的人脉并无许多,要找到话事之人,只怕还要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