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初步定下初步平谈调子,众人开始围绕着在招抚的底线下,应该作出哪些退让。当然细节问题其实也不少。
就在内阁正在商议处置事件时,身在皇宫之中的冉明却头疼不已。要说李弘准备做魏国圣雄,那也有点牵强。不过李弘的做法倒非常聪明,有点和平示威的意思。不过无论如何朝廷必须拿出处理意见,然而冉明深知这种和平示威事件事实上只是魏国的一个开头,将来还会出现无数类似事件。现在只是因为魏国制定的道教法规并不符合天师正一道的利益,所以李弘率领众道士静坐抗议,如果朝廷轻易妥协,反而会引起人们争相效仿。
要知道,魏国也在各地建立各种各样的组织和行会,比如桑农结互舍,就是若干桑农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组织,专门派出代表与生丝收购商进行价格,品质定级以及交易方式的谈判,这样的组织因为涵盖的面积极广,而且兼顾了桑农的利益,这让各地桑农也效仿起来。魏国生丝互舍总共拥有会员三十九万余人,几乎魏国近九成的桑农都加入了这个的互舍。
除了生丝互舍,同时还有瓷行。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瓷器故乡,也是古代中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然而随着魏国的海洋运输能力越来越大,大量运输瓷器至世界各地都不再是困难的事情。那么随着瓷器产量的增加,新的问题就会出现了。那是物稀以为贵,瓷器产量的大量增加,然而瓷器制造商的利润却非但没有增加,反而严重缩水。在这种情况下,魏国所有的瓷器制造商开始联合起来成立了魏国瓷行,一万八千多家大大小小的瓷器制造商加入瓷行,瓷行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每年的出口,维持瓷器产量,保护瓷器制造商人的利益。
在这一系列的行会中,像什么家居行、茶行,皮具行、杂货行,各类行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仅仅在邺城就设立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行业总会。除了这种代表资本家的行会,也有工人组织开始陆续出现,比如建筑工会,矿业工会,服务工会。
各行各业的组织,一旦动员起来,任何一个都可以轻易组织数千上万人,如果魏国建筑行业整体动员起来,恐怕魏国就可以动员三四百万人抗议。其他行会的规模都不会比这次道士抗议小。冉明决定这种事情,朝廷不应该出面解决,反正是道教内部的事务,反正道教内部不和,反而最符合冉明的利益。
从内阁衙门到皇宫太武殿,事实上要走差不多十来里那么远,当然像王简这种老臣,也有皇宫走马的待遇,只是随着减震马车的出现,魏国只要稍有点家资和身份的,都选择乘坐这种既舒服又轻便的马车。
当王简的马车行至太武殿外承天门广场上时,正在九名道士正沿上阶梯向太武殿走去,为首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现任教主杨羲。杨羲是句容人,字羲和,幼好学,善书画,自幼小有通灵之能。在历史上他是道教上清派的创始人。
冉明和葛洪创造道教神仙图,就是为道教信仰的神灵排位,在道教其实各个宗派信仰的神灵也不一样,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则信仰黄帝和老子,而天师道则是信仰天师和老子,而葛家道的灵宝派则信奉太乙元君和老子。事实上杨羲虽然也是上清派祖师,不过他却师承葛家道。在冉明和葛洪创立的神仙图中,昊天则是真正的主宰,在人间化身为皇帝,主管众生,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天尊则是辅佐昊天的三大神仙。
在冉明的帮助下,原本只佔天下三分之一影响的葛家道成了道教正宗,而杨羲也没有了开创上清派的念头,不过总让杨羲闹心的还是因为李弘居然号召益州天师道造反。
“臣参加陛下!”
冉明似乎在纸上写着什么,他头也没抬的道:“王卿、杨道长稍后,朕马上就好!”
过了盏茶时间,冉明道:“王卿,是不是内阁拿出了处置成都的方案?”
王简点点头。
冉明道:“王简此事是道门内部事物,以朕看来,内阁就不参合了,让杨道长内部处置就可以了!”
听到冉明这话,王简心里反而鬆了口气。站在朝廷的立场上,对于成都事件无非是剿或抚,一旦招抚李弘,那么必须得罪杨羲,剿灭李弘,则得罪天师道信徒,无论如何做,事实上都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冉明不让内阁处置,反而把内阁摘除事外,反而是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