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还只是初步的接触,不可能谈一次就把事情定下来。
等到把王奈杰和祁安予送出门外,回到会议室后,杨秀波主动开口:“你们说得对,王奈杰的确思路很活跃,可能是因为创作者的缘故,再加上年龄优势,他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喜好很了解,很有自己的思路。”
尽管交流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杨秀波对王奈杰印象改善了许多。虽然这个年轻人谈的有些凌乱,可并不是信口开河,对他们也算是有些启发。
短视频毕竟是一个新兴领域,谁都谈不上有多少经验,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闪音包括背后的母公司头条新闻,采取的方法都是靠优化算法加大数据分析,来改进和优化这款软件。用个不那么精准的比喻,整个闪音的内容筛选和功能优化,都是靠机器完成的,而不是依靠人脑想办法。
“如果他真的有好思路、好主意,我们怎么处理?真的给他股权激励?”薛伟霖若有所思。
“先看看他能拿出什么样的东西。”杨秀波不置可否。
从一个技术人员的角度来说,依靠算法来优化平台,一定是正确做法。但是他现在是企业的管理者,就不能这样简单粗暴处理。
因为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就是时间!
不说八年十年,哪怕有个三五年,杨秀波坚信闪音自己就能完成优化,把王奈杰想得到甚至想不到的统统做好。可是竞争者们会给这么多时间自己吗?
对于这一点,杨秀波就不是那么有信心了。
做掌舵人,压力巨大啊。
要是和王奈杰合作,可以缩短这个时间,付出一点代价,似乎也不是不能考虑。
另外一头,王奈杰坐在回程的车上,吁了一口气。让他在杨秀波这样的业界精英面面夸夸其次,真是比拍戏累多了。
可是没有办法,世界上真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深入了解后他就发现,哪怕有着先知先觉的优势,想要简单靠出点钱获得闪音的股份也是痴心妄想。
首先人家根本就不缺钱、不缺融资渠道,背靠头条新闻,有的是资源支持。而且既然选择在短视频领域发力,杨秀波甚至头条新闻本身就是极度看好这个新生事物,根本没有平白捡漏这种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