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奈杰也感受到了有专业剧本医生帮助修改的好处,《逃出绝命镇》的剧本改完之后明显更加流畅,基本上来说,以布莱恩阿帕图为代表的几个编剧,没有让他白花钱。
每一个钢镚都做到了物有所值。
但他今天来主要不是为了夸人的:“但是有几个地方,我希望听一下各位的想法。比如……为什么新剧本的开头和结尾都变成了男主角的特写?“
“这是为了体现男主角经历过这一趟惊险历程,成功逃出之后的变化,无论外在还是内心都经过了彻底的洗礼。同时也是对影片主题的凸显……”
布莱恩阿帕图其实觉得有些不耐烦,在他看来浅显无比的道理,居然还要专门去拎出来解释。
莫非这个华国天才导演名不副实?
但是看在高昂的周薪份上,他还是勉为其难做着回答。
“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逃出绝命镇》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惊悚恐怖主题影片,这部电影更重要的,应该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种族问题,而不是人心的阴暗或者对恐怖的渲染,所以我希望电影的主题始终聚集在这一方面,而不是人物的转变。”
王奈杰明白布莱恩的想法,也理解他的意思。
电影工业化、标准化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容易出错。
毕竟个人创作是很容易带入感情色彩和个人习惯的,人都会犯错,难免有时候会因为过于个人化,使得整部影片的基调也走向过于独特、偏离轨道。这个时候,电影工业化的纠错功能就会发挥作用,至少可以确保不犯常识性、常规的错误,过于脱离市场导致大亏特亏。
但流水线生产的东西,虽然稳当精准、旱涝保收,却缺乏了一些突破性,特别是缺乏个性。
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常常被人诟病套路化,除了名字不同,设定和剧情走向老是似曾相识,就是这个原因。
比如电影的第一个画面和最后一个画面,要前后呼应。片头是一个很落魄很寂寞的loser、一个初出茅庐被人讥笑的菜鸟,最后的画面可能就会是脱胎换骨、事业发达的男子跟他的新漂亮女友牵着手朝向夕阳走去,又或者甜蜜依偎之类的。
有些电影前后对仗之工整,比中学生写作文还要标准。片子的第一个画面跟最后一个画面,几乎可以当做化妆品使用前、使用后对比来看了……
王奈杰说的这个地方也是一样,原版影片中开头是被谋害的黑人,结尾是男主角逃出生天。结果被布莱恩阿帕图改成了开头男主角笑容阳光灿烂、片尾变得苦大仇深、精疲力尽,全是个人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