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徐东带着陈雄等保利高层也一起进了宴会厅,听到王奈杰说的话,都露出相当感兴趣的表情。
“剧本不行!”
王奈杰斩钉截铁道。
剧本,是当前华语电影的最大软肋。
第273章 风格定位
听到王奈杰说的话,徐东来了兴趣,点点头:“王导,详细说说。”
作为影视公司的老大,在剧本的问题上,徐东是相当有发言权的。
每年保利影业花钱买来的故事大纲、分场、正式剧本都不少,但真正用上的却很少,这里面亏的钱一大堆。
原因有很多,比如实际操作发现不理想、政策变化、导演或者演员谈不妥,于是一堆堆剧本被埋在了废纸堆里不见天日。
更烦恼的是,国内压根没有正经的剧本供应商,烂剧本占据了大多数,光筛选工作就是一个大工程。
“为什么华语电影剧本是弱项?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那么多烂剧本?电影被发明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从最早的黑白、无声电影,到现在的层次多变环绕立体声、3d、iax,灯光、摄影、特效、美术……各方面技术都在不断进步,而唯一进步最小、甚至几乎没有进步的,就是剧本。”王奈杰和众人一起坐下,整理思路之后说道。
“翻开现在的剧本,如果有机会和几十年前对比一下,就能发现,几乎没有多大区别。”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得理解剧本是什么。
一个人在路上看到一辆车撞到树上,回家写下来,这叫故事。而编剧就是要在故事的基础上,考虑怎样让具体情节变得适合镜头语言、观众从大荧幕上看到更能接受。
“几十年前一部电影,可能只有几百个镜头,现在的电影镜头数普遍在2000个以上,因为观众已经看多了,习惯更快的电影节奏。还有,电影特效大量应用、镜头语言更加丰富,都对剧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剧本,还停留在简单的场景描绘、基础人物对白上。这就导致,原本负责二次创作的导演,变成了承担近乎原创一部戏的任务,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不客气地说,这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导演的能力范围。”王奈杰摇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