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个念头早就在脑海中酝酿了很久,但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的,还是因为京圈的霸道和排外。
既然你们不想带新人玩,我就自己发展。
华国这么大,影视业突飞猛进的时代,不可能找不出几个有才华的导演。只要有创意、有能力,总能出头。
前世王奈杰就见识过新鲜力量层出不穷地涌现,各种爆款都是新人打造。他相信自己慢慢寻觅,再加上鉴定卡的效果,一定能够逐渐拉拢一批中坚力量,形成自己的圈子。
“王导!请问你为什么会想到要扶持新导演呢?”有记者提问。
“我也是从新人阶段走过来的,我的成长离不开行业资源的帮助。现在很多新人同样需要帮助,却苦于没有资源,我就萌生了这个想法,大家互帮互助,传承、发扬与创新。当然,扶持新导演已经有很多前辈、同仁都做过,我只是向他们学习而已。毕竟我现在也还是年轻导演嘛!”王奈杰开玩笑似的说道。
台下记者真笑了。
王奈杰自己不说,他们都忘了他也才二十多岁,却已经创造了不少奇迹。
话又说回来,以王奈杰在圈内的崛起速度,还有他现在的身份地位,还真没人敢把他当作普通的年轻导演,大家都会下意识忽视掉年龄问题。
不知不觉间,王奈杰已经在圈里圈外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新导演意味着没有经验,你们不怕亏钱吗?”
有的记者又问。
扶持新导演,理论上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好事。出资方既赚到了名声、又挖掘了新生力量,而新人导演呢,得到了出头的机会,另外对国内的电影产业,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也是一件好事。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观众有机会看到更多的好作品。
然而这其中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选出来的新人新项目到底能不能落地、产生收益?
各大公司、老板们出资培养人才、扶持新鲜血液,并不是王奈杰的创举。实际上,至少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但往往都是高调宣布、低调落幕,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每每都是热热闹闹网罗了一堆候选人,最终成功制作出来的作品却极少,能够被市场认可,赚到钱或者赢得口碑、奖项的更是凤毛麟角,渐渐就没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