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司良仔细观察着周围那些物件或是碎片,努力寻找着这些东西上有关存在时期的特征。
现实世界的物品能够进入裂隙,说明裂隙与现实世界之间是有联通口的,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人猜测过了。但只是证明联通口存在还是不够的,如果想要穿越时空,那至少还要知道如何寻找到联通口,而进入了联通口,又会被传送去哪里,是过去十年,百年,又或是会去到未来。
而这一次的报告,就提供了一个看起来相当可靠的答案。
林司良在虚空中向上跳了几步,一把抓住一个凿子模样的小工具,前前后后仔细看了一遍,轻叹了一声,又把小工具扔回了光流里。
林司良拿到的报告里,记录了研究团队最新尝试的一个实验:几队研究员轮流进入裂隙,大量记录漂浮物的外观特征,出现顺序,并为漂浮物打上了特殊的编号标记。而经过研究员们一段时间的观测,终于在这些漂浮物中发现了一些关键的线索。
编号046的橡皮,原本只有轻微的磨擦痕迹,而在研究员第二次发现它的时候,就只剩下了一半了。
编号289的工装外套,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满是脏污,而第二次出现时,脏污却都不见了。
编号553的铁板,第一次出现时只是一块半新不旧的小铁板,第二次出现时,虽然编号还在,但却已经被焊成了一把凳子。
……
这些切实的线索指向性相当明显,而类似的线索也远不止这三个。这些线索数据完全可以支持研究者们做出一个合理推想——
裂隙中的漂浮物,是在现实世界与时间裂隙之间进行循环旅行。
它们不知缘于何种契机进入裂隙,又不知从什么地方离开了裂隙,带着研究员打上的编号,被使用了,被洗过了,或是变了一副模样,又重新回到了裂隙中;它们就这样穿梭于裂隙与现实时空之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特殊漩涡中光流被扰乱的地方,多半就是裂隙与现实的联通所在。既然这些物品终归会回到原本的世界,那么一直跟随着它们行进的方向,大概率地,就会找到通往现实时空的大门。
而这些物品中,很可能会带有和存在年代有关的信息……
那么分辨出这些信息,或许就可以随心所愿,去往自己想要去的那个时空。
刚才捡到的凿子,并不是两个人早年在矿场使用过的样式。林司良扔掉凿子,四下寻找了一会儿,又从半空中抓来一个塑料瓶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