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这些后,谈御史整个人都不好,他感觉到了一种三观崩的感觉。

他以前特别看不惯,喜欢花大把钱的人。

比如说,穿的戴的像是唐王的人,都是看不上。

现在听唐王一说,合着喜欢花钱的人,也不全是负面的。

唐王说:要是人家的银子来的很正当,为什么不让人家吃好点,喝好点?

难道有钱人就应该把自己家的钱财,都拿出来和别人共享,才正确?才好吗?

谈御史听了之后,心里是有些迷糊。

但还是知道,不是自己的钱财,不能惦记着。

他坐在那里,思索了良久,还是唐王派人把他送回自己家。

经过这一次的交谈,他还是很执拗,但性子有所变化。

再也不会因为别人穿的好,就大为光火。

对余颖的事情,谈御史是偃旗息鼓。

并没有接着弹劾。

唐王知道后,对余颖更加是佩服。

对京城发生的一切,余颖倒是早就有所准备的。

在奏折送到皇帝身边时,唐王已经得到了更详细的过程。

余颖提到自己之所以出战的缘由:那个县城是她到了后,才一点点变好。

它从一个小小的小镇,变成县城,对于整个县城的人来说,它是一点点从无到有。

此外,县城外小山上的可是有百味书院,那里还有很多很多书院的学生。

这里面有可能出现出现的新思想,说不定会有牛人出现。

不把那一帮海盗打垮,书院就开不下去。

这一点是绝对不可以忍的。

经过这一战,她打算专门开一门课,专讲军事史。

让学生们学会怎么在混乱的时候,好好保存自己活下去。

讲述以上几点情况外,她请唐王注意一下京城里的舆论方向。

她只想着在县城这里好好地教书,种种田。

不想着名声大振,

也不想背上牝鸡司晨的名头。

刚刚接到这封信时,唐王还因为余颖是在开玩笑。

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不世之功。

啥牝鸡司晨?

然而事实证明余颖的想法很对。

唐王特烦自己做不了,还喜欢在战后哔哔个不停的人,有本事你行你上。

说这话的人,就应该把他们扔在战场上,让他们去平定强盗强人。别说什么做不了,难道意见都不可以提?

好在是阴差阳错把铁头御史搞定,唐王倒是轻松下来,再见到谈御史倒是可以打个招呼。

为此皇帝还特意留心了一下,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他后来就找来唐王问:“为什么会想到和谈御史说这些事情?你不是看不上他吗?”

“陛下,臣到现在也不可能和他成为朋友,因为我们之间思想理念差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