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并不是。
皇帝原本打算,以后看看这位海氏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海氏会要离开京城。
“她说,孩子们还太小,受不了有人会说三道四,不如等他们长大后,再知道整个过程。”
“原来如此,这倒是一个方法。”皇帝说。
唐王偷瞄了一眼皇帝,看他脸色还好。
他们夫妻两个人和余颖比较熟了之后,才知道余颖的打算。
当初和离时,把孩子带在身边,那孩子自然是海家之人。
而海家原本算是商籍,就是转出商籍。
也要三代后,才可以走上科举之路。
这期间就一直是平民百姓。
也就是说顺便一个小官,就可以让海家万劫不复。
而在余颖和镇南侯府决裂时,就意味着她树下不少隐形的敌人。
比如说镇南侯府的那些姻亲,如果海家只是平民,谁知道会不会有人来报复?
要是指望别人发善心,或者相信他们的节操,都是无稽之谈。
官员们一个个都是能搞事的人。
士族对待小民根本不会客气。
海家对侯府恩情不小,得到也是轻视和慢待。
海家必须要自己强大起来,这一点她很有数,早就盘算着弄到更多的筹码,在风暴来临之前强大起来。
因为海家出身商籍的关系,南哥儿不可以科考,余颖打算去南方之后,开家小小的书院,让南哥儿成为名士再说。
虽然不能科举,学得好的人,还是能得到一定的尊重,后来有了唐王府的帮助,倒是让余颖感觉是雪中送炭,真的太好。
后来她在和唐王夫妻说起自己将来的打算。
唐王觉得南哥儿很好,有读书的潜质,为什么不能科考?
想来想去,就打算让皇帝出面。
唐王就跑来求个恩典。
皇帝不知道,就有些疑心地说:“你是不是对海家太好了?”
他深谙帝王之道,想得多,不由想知道儿子是不是想要拉拢别人?
难道是千金买骨?造势给别人看?
想不到唐王说:“父皇,你不知道当初我那个惨。”
“儿臣掉下去时,天已经黑了,就没有人知道儿臣掉下去。”
此刻的他面部上出现一丝痛苦与后怕。
“儿臣两个人一前一后掉下去后,又饿又怕,还都受了伤,就昏过去。”
“等再一次醒过来时,感觉浑身有些发冷。”
说到这里,唐王露出苦涩的笑容。
他虽然不想当什么皇位继承人,但也不想当遭到父皇厌弃的皇子,专门研究过皇帝。
他家父皇是典型的对儿子好过妃子。
诸多皇子就算是没有亲娘在,也是活得很好。
纵然后来皇帝有些疑心病,但要是实话实说,还是比较讨皇帝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