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颖就是一笑,看着云双照顾起大宝。
这一次跟过来的车辆并不多,更多的已经去了杨家的房子。
说不定回去后,就可以休息一下。
当然,这一次杨家和长安侯府的争执,也应该爆出去.
杨家和长安侯府就没有必要保持太深的关系.
侯府的作为,势必让杨家人对他们产生不了更多的感情。
敬而远之就是。
“这长安侯府的人也太过分,竟然让客人走角门。”
“客随主便嘛,所以......”
“所以,就应该像长安侯府一样,把自己出嫁姑奶奶生的孩子,弄到角门进去?凭啥?人家可是从三品。”
“这不是孩子小吗?”
“孩子小,就可以随便欺侮吗?这是不尊重自家姑爷,姑爷那边都是客人,而且听说长安侯府二太太家的姐妹入京,人家二太太是出门迎接。”
“你怎么知道的?”
“正好遇到,说起来那一家还只是一家皇商,不是官眷。”
“这么说,官眷倒不如皇商。”
“怎么可能!士不如商?”
这句话一出口,引起一片啧啧称奇声。
姑太太一家和长安侯府更近,而且是官眷,却只让走角门。
二太太的娘家人是皇商,却走侧门。
这说明什么?
说明长安侯府的主人,对姑太太一家看不上。
“难道姑太太一家是穷光蛋,是来长安侯府打秋风的?所以侯府的人不待见。”有人说。
“胡说什么,那可是江南巡盐御史。”有人反驳道。
“就是,那可是肥差。”
大家对于这件事,都是蛮有兴致的,就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个笑话,四处传说。
长安侯府原本就不怎么样的名声,又差了不少.
甚至都传到皇帝那里.
正巧皇帝已经接到了杨陵的奏折,一看大喜.
作为一个君主,最怕的就是粮食少,现在杨陵献上的种粮之书,对他来说有大用。
再加上前一段时间劫杀官眷这件事,让他有一丝不自在。
就传下旨意,调杨陵回京城。
这个旨意一传出来,让很多官员都是惊愕。
因为他们都认为杨陵会死在任上。
想不到皇帝竟然换人了。
新的巡盐御史走马上任,他很满意。
杨陵也很满意,很快做好交接工作后,带着人准备上京城。
他坐在桌前,陷入深思中。
在此刻,他是有些犹豫的,因为不知道面对小姑姑。
有些近乡情却的感觉。
对于这个年纪比他还要小的姑姑,他不知道以什么样的心情对待。
虽然心里知道那种想法正确。
但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让他在骨子里,对女性有些看不上。
早年时,他已经开蒙,小姑姑还没有出生。
等到小姑出生后,又男女有别。
再加上姑姑长得太媚,自然更加不接近.
他根本就不熟悉这个姑姑。
等到他亲娘去世时,才知道姑姑是不打算出嫁。
亲娘也说过,姑姑的容貌就是一个祸害,一个不好,就会惹来大祸。
她后来一直缩在老宅中,他也没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