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就要想着消弱他们的力量,就不要让他们的行动力快起来。
还有,就是他们喜欢射箭。
箭法要比帝国的人强。
那就要有比他们射程更远的武器。
于是,余颖这一次还原出来弩,还是有瞄准器。
这一次,务必把帝国的威风打出去,争取一战成名。
事实上,在文皇帝之后登基的皇帝,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
帝国的疆土在这一届皇帝在位期间,大幅飙升,以至于这位皇帝死后,谥号为武,以纪念这位皇帝陛下。
当然文帝和武帝并非父子,而是祖孙两辈。
因为两个皇帝太过有名的缘故,所以连那个应该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怀帝,也都是冒出头。
毕竟没有怀帝,就没有武帝。
甚至后人在提起文帝的时候,都会再加一句,是武帝的爷爷。
当然这时候的皇帝,还不知道以后的历史,他正忙着处理手里的朝政。
曾经的他早就想过自己放手大干一场,让母后看看他做的怎么样?
有种让母后看看,他已经长大。
如今,真的什么都只能靠自己,母后走了。
有时候他会感觉心里有些不对劲,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走到母后曾经的住过的慈宁宫。
就仿佛那个和蔼可亲的母后,依旧是住在那里,而他依旧是那个还是初登皇位的孩子。
但,宫室里没有了那个身影。
于是他在慈宁宫附近转一圈,就回到自己的宫里,还好有妻子在。
渐渐的,皇帝明白他娘为什么要走?
一方面是为了找寻那个路昭仪,一方面是应该为了让他真正成长起来。
就如同小鹰长成后,就会一脚被踢出鹰巢,让它学飞。
等到小鹰能够飞行后,就会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生活。
那么现在的母亲离开,也就是为了放手,让他担起帝国的重担。
其实,皇帝终于第一次开始主持朝政,曾经有过一点点激动,但很快就平复了。
毕竟很早之前,他就是一个人开始做主,而母后只是看看,甚至会越来越少地提出意见。
其实,母后早早就开始准备交接。
这一点到了这个时候,皇帝是深有体会。
当然那些大臣自然是美滋滋的,毕竟太后这些年还是很识相的,早早把权力交出,让原本不少大臣揪着的心放下。
在朝政上走上正规后,皇帝还是很注意不要随便改变母后曾经的计划。
事实上,这些年来,余颖一直抓着很多东西,让不少人是看不上眼的。
比如说提高武将的待遇,还有就是练兵。
让不少大臣,感觉这位太后有些好战。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帝国的军队一直在保持战斗力。
皇帝后来的时候,其实还是很受余颖的影响的,所以对异族一直保持着警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