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西和了一大块面。她准备多包一点。待会何大毛他们大老远的赶回来,肯定很冷。下一点热乎乎的连汤带水吃下去,人就暖和了。
见何小西把馅子端出来,陆大妹问她:“三嫂,你要包饺子吗?”何小西点点头说:“是啊。”在本地,这种猫耳朵也被称为饺子。
何小西把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成剂子。擀成一块大大的薄面饼。拿菜刀切成一块块长方形的,像馄饨皮那么大的面片。
陆大妹把饺子馅拌好,又拿出饺子拍子擦干净备用。
这个年代的饺子馅,即使是荤馅也不会是全肉馅。要加进去一点半萝卜丝一起剁。就算是这样的荤馅,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
所以孩子们入冬以后就开始盼年。就为了这一年只能吃到一次的白面肉馅饺子。
大妞跟着其他孩子玩了一会,就回来给何小西帮忙了。何小西对她说:“去玩吧,没多少,我跟你大妹姑一会就包好了。”
大妞摇头,“让他们玩吧,我给姑姑帮忙。”看得出来这些日子跟着靳大姐,性格开朗了许多。
正说着,柳氏她们也把几个孩子拾掇好了过来帮忙。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七手八脚,一会功夫就包好一剂子面的。
马氏过去灶头那里点火,“我先下一锅你们先吃着。”
何小西擀面皮,其他人包。没等马氏一锅饺子煮熟呢,饺子就都包好了。
这种猫耳朵的优点,就是包起来比那种元宝形的饺子快。
把饺子馅抹在面皮窄的一端。面皮折两下把馅裹里面。再然后两端折到一起按住,粘起来就可以了。
肉馅在下面,像一个小猫的头。上面两个角像是两只耳朵,故此得名猫耳朵。
饺子出锅了。一般像这种情况,都是紧着孩子先吃,大人最后吃。何小西站在锅屋门口,喊那些玩得入迷的孩子:“都过来吃饭啦”。
喊了半天没人理。何小西只得换一个喊法:“饺子煮好了,快点来。”果然有效。呼啦啦出来一大群,一个也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