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于是,陆有财跟在一大群哥哥们的身后,扭扭捏捏的出现在陆家要借给何家住的小院子里。

当然,陆友财跟何小西两人跟陆二妹的较量都是陆友财臆想出来的,何小西根本不知道。

也不是陆友财没有兄妹爱,而是陆二妹的所作所为让人忍无可忍。

就拿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说起。那一日,家里烙了煎饼。每次家里烙煎饼,小孩子们都格外可以获得一小勺白糖卷新烙的煎饼吃。

虽然陆有财和陆氏姐妹已经脱离了小孩的范畴,但是作为家里上一辈最小的并且得宠的人,还是可以额外得到同样的待遇。

陆友财也嘴馋,但是也知道要脸面,不好意思要。推辞:“我就不要了吧”眼睛却瞟向放糖罐的角落,还吞了一口唾液。

陆大嫂忍着笑义正言辞回答他:“没领大人证的都还是小孩子,都有。”陆大嫂嘴里的大人证指的是结婚证。意指没结婚的都算是未成年人。

结婚需要领结婚证的政策颁布几年了。但是像水洞村这样偏远点的小村落,人们仍然没有领结婚证的意识。都是认为举办了婚礼的就是打不散的夫妻了。好多人根本不知道结个婚还有领结婚证一说。知道的人也不愿意去领。领结婚证麻烦不算,还得花钱。

只是最近出了一件新鲜事,让村里人认识到结婚证的重要性。觉得结婚证是必须要领的。尤其是女人们,有些结婚几年了,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还拽着男人去乡里打结婚证。

水洞村更往山里,有个叫后山口的村子。村里有个女人的男人解放前夕跟着队伍南下了。前些日子传回消息,那男人在南方又娶了个洋学生做老婆,跟家里的老婆离婚了。

他们这样小地方的人,哪里听过“离婚”这样的洋词。一时间传的沸沸扬扬。

据传,那男人打了个离婚报告上去,说家里的老婆孩子是封建包办的。上级就批准了他离婚。因为结婚的时候没有结婚证一说,所以离婚也简单。男人人都没回来,就给他爹娘写了一封信,婚就离了。

女人们聚在一起叨叨:“封建包办能包办娶老婆,生孩子也能包办了?你不自愿的,孩子怎么来的?”

有了负面教训,比任何强制措施有效。村里人主动去领结婚证。人们记不住结婚证这个新名词,都说是大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