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梲支持李邺的看法,他说:“金军之势的确雄盛,未可轻易抵挡,宜从速许之,不可缓也。”
郑望之则如实奏报说:“金人索要数额庞大,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表缎一百万疋,割太原、河间、中山三镇,还要以亲王、宰相为质,才可退师。”
赵佶问宰相李邦彦:“怎么办?”
李邦彦对李邺和李梲所说的深信不疑,因此回答说:“金军已兵临城下,而我城内守军不足,唯有议和才能保社稷江山,不如先答应他们,只是数目太大,可考虑答应给金八十万两,银二百万两,缎子如银之数,牛、马各五百头,羊一千口。”
赵桓点了点头,他不愿意也不敢冒险抵抗,他只想保住社稷江山,保住赵家天下,保住自己的小命。
第五百八十八章 康王赵构(求订阅!)
李梲议和归来时,完颜宗望将宋朝降官沈琯、武汉英、杨信功等人释放,让他们跟随李梲回京,目的是,让他们劝说赵桓君臣接受金人所提出的议和条件。
这些宋官虽然全都向金人投降了,但却各有各的打算。
其他人先不说,沈琯在金营时,很注重打探金军内部的情况,对于金军的底细,他了解的非常多。
沈琯觉得金军孤军深入,已处于险地,因此,他回京后不仅不劝和,反而建议朝廷与金人开战。
可令沈琯没想到的是,宰执们个个胆小如鼠,不敢抗战,执意求和,唯有李纲见识宏远,且有胆有谋。
沈琯于是拜见李纲,对李纲说:“敌骑不过五万,能战者只万余人,太子营不到二千,郭药师常胜军约有三千骑,诸营部兵闻只有三万余,其过河者只有大半,可以邀击。”
李纲说:“待与诸公议。”,然后留沈琯于幕中。
第二天,李纲与沈琯同入殿门宰执阁子,等着续引至后殿见赵桓。
等了一会儿,见内侍还没过来,他们便一同来到东府枢密院。
沈琯见耿南仲、李梲等人也在这里,便将对李纲所说之话又对他们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