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部分激进派真做到了按劳取酬,大大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接下来又搞节假日加班算三天工资的刺激手段,如“东方红布厂”这种当下只要生产出产品根本不愁销路的厂子,职工的收入真增加了不少。
后来有些亏损单位犯红眼病,居然也滥发奖金、随意“上浮”工资,导致亏空加大。
县里处理了一些赚钱没本事,拿钱不可少的干部,并且下达文件规定,不容许任何亏本单位发奖金、福利,基本工资必须“下浮”。
工资“上浮、下浮”也是时代特色。
那是因为社会主义职工的档案工资是根据工龄、工种、学历等等定死的。
工厂没办法给职工增加工资,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有人开了脑洞,“上浮”一级或者几级工资,这不是基本工资,属于临时的。
然后就开始了延伸,效益好为国家多创利税了“上浮”工资情有可原,算作“奖勤”的一种方法无可厚非。
但是“罚懒”也得落到实处,于是乎亏损严重的厂子被“下浮”工资。
亏损单位利益受损的职工们经常把厂里众头头的十八代祖宗都问候无数遍。
总而言之,改革初期农民、工人的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市面上钱多货少,给最早做生意的个体户带来了发财的好机会。
八十年代初期这段时间生意好做得很,只要不是触犯法律被抓,做生意没出事的极少数赚不着钱,好多人都赚了暴利。
三水县现在或许有几个私人开的小店,但是如“事竟成饭店”这样的市口,这么大地方的肯定没有。
摸着石头过河,很实际,有能力开个像样的店,也未必就敢做出头椽子,“出头的椽子先烂”中国人都知道。
黄瀚是先知,晓得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好,法律法规也会与时俱进,知道只要守法经营、掌握顾工不超过八个人的尺度,这几年就不会惹祸。
全县当下六七十万人口呢,先走一步的“事竟成饭店”哪需愁生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