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个年轻男女穿着厚重的灰扑扑的棉袄敲响徐家的大门。
徐家谢灵夫妻俩以及四个孩子都待在家里。堂屋烧着炭火, 一家六口围坐在炭火周围。
秋阳朗诵散文的声音飘dàng在堂屋里, 周围谢灵以及三个孩子笑着看她。
徐家两个闺女, 秋阳文气最重,最喜欢散文诗歌,尤其是当大环境宽松后,谢灵拿出几本著名的散文诗歌集后, 她就彻底迷上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秋阳吃饭gān活, 的时候嘴里念叨的都是诗歌散文, 时而皱眉时而抿唇轻笑。闺女这样的状态还让谢灵担心了好久,生怕好好的一个小闺女成了一个文呆子, 不通实务, 沉浸于文集里。
不过幸而他们家生活气息重, 秋阳性格沉稳,因为从小经历也更加成熟些。
后来在谢灵的鼓励下, 她开始养成创作的习惯。比起故事,秋阳更喜欢散文,不过她创作的散文里生活气息很重。让谢灵说是很有小趣。
这会儿秋阳朗诵的正是她的一篇散文,是描写南理的冬季,没有美好无暇的景色和秀美多姿的姑娘们, 只有浓厚的乡下烟火,和朴实厚重的人们。
但听在几人耳里却觉得格外真实温暖,当秋阳朗诵完,谢灵和几个孩子开始鼓掌,包括徐锐都看向秋阳。
谢灵注意到这一幕,不由轻轻一笑扯扯他的胳膊,道:“秋阳写的怎么样?评价评价吧!”她们几人包括谢灵对秋阳的写作除了夸赞还是夸赞,谢灵想对于徐锐的评价大家应该更加期待。
其他几人闻言不由得看向一直沉默的男人,秋阳眼睛一亮,对于姨父的评论有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