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年轻人,人人走出这里,但也不希望他们茫然一辈子,识字明理,人最基本的智慧。然后再教养下一代。
而知青们却是最好的煤介,而且,“那些知青们也不是gān活的料,她们在地里gān活,贡献不了什么,反而把脑海里的知识都làng费了。不如让他们教给咱们队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多学点,总是好的。”
看了眼几个gān部沉思的神色,谢灵这样说道。
严晓丹她们是第一批下乡的知青,是真正坐在省城或者市里学校好好学习过的高中生。比起在长县中学的原主也不差什么。
而后面的,谢灵扯扯嘴,她对这段历史不算熟悉,但真正处于这个时代的时候,才了解到现在的情况。
现在各地城市,正处于革/命的高cháo,各个中学老师都快没了,哪有好好学习的学生。
第二批来的知青,可不像第一批这样安分懂事,还学的认真。
谢灵的最后一段话几个gān部彻底动心了。
他们乡下人可不懂什么革/命不革/命,他们只关心地里的庄稼,一家子能不能吃上。再有就是家里的晚辈了,现在生活好了些,不算吃饱饭,但也没饿死人得了。
可是家里不少十多岁的孩子,早年上不起学,现在半字不识。虽说成不了才,但认点字到底是好的。
徐锐坐在谢灵旁边,一句话也不说,这会儿被谢灵示意一眼,他开口说道:“各位叔,认点字、会算数对孩子以后肯定好。我当兵的时候,在部队里还上了文化班。
现在不管找什么工作,最起码得认字。会算数、看地图就更好了。”
这种话,谢灵说不管用,但是走出农村的徐锐却是最有力的。
所以,他这话一出,大家都向他看来,最后一点顾虑也彻底不管了。
耽误点工作算什么,不就是她们这些长辈多gān点吗?要是孩子真成器了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