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5页

这是异种文明碰撞不可避免的适应过程,毕竟,无法解析黑色粒子,就代表己方无法在3号星生存。

某登陆科研人员:“引力场逆变装置对3号行星有效,行动过程中,可通过智能系统调节为最节省能源,又不影响行动能力的模式。只是机械外骨骼恒温服,对行星生态无效。”

某登陆科研人员:“我感受到这黑色粒子正在燃烧我的脂肪,不,应该说正在侵蚀有机物。它发挥作用的能量,似乎来源于水分子……或许,这不是病毒。”

某登陆科研人员:“微弱念力可减缓黑色粒子侵蚀速度,有理由怀疑,黑色粒子属于能量体。”

某登陆科研人员:“黑色粒子对金属铼无任何作用。‘铼’,母星总存储量仅为2000吨,是母星最稀缺元素之一,也是航天类机械核心构件必需品,具备超高熔点和沸点,目前每吨售价5亿红钞,我方存储1600吨,建议紧急生产一台以铼作为主材料的探测器,对3号行星展开全面探索。”

某指挥舰科研人员:“与铼金属化学性质相似的‘锰‘和‘锝’,无法抵抗黑色粒子侵蚀,正在推演其它同位素……”

某指挥舰科研人员:“黑色粒子在无氧环境、无氢环境、真空环境、液氧环境、高压环境等,具备极强生存能力,但对高频光谱抵抗力极弱,结合3号行星‘黑色生态’,可推测黑色粒子怕‘光’。因此,激光武备、粒子脉冲武备,对其有效,只是我们没有找到对方致命弱点,或者说……对方就像蹲在复活泉水中,任由我们攻击,都会迅速恢复。”

道一往来各个实验台,最后纠正道:

“人眼有三种感光细胞,可分辨三原色(红蓝绿)。”

“人类制作的可视化科技产物,包括实物外观,都是以三原色为基础,形成人类可视觉系统能够识别的不同色调。”

“而宇宙中,存在数百种不同波长的光线,虽然人类可以随意模拟,但由原色构成的事物,与模拟色调有着本质区别。”

“像3号行星出现的黑色植被、黑色异形、彩色蝶貂,以及犹如喷绘般的天空,或许在3号行星土著眼中,并非如此。”

“所以,‘黑色粒子‘不一定是黑色,包括3号星球主色调,也极有可能不是黑色,只是我们人类看到的是‘黑色’。”

“通过实验报告,我认为……黑色粒子很有可能是3号行星下的‘雨’,类似母星的‘水’,是3号行星生物的必需品。而在该行星生物眼中,黑色粒子属于‘透明液体’。”

“如此,就可以解释‘蝶貂‘为什么是彩色,因为它们藏在掩体内,翅膀未被‘雨水‘打湿,后来的沥青状异形,则是被雨水湿透,才会出现黑色。如此,我们可以等‘雨‘停了,再次展开探索,至少强袭登陆舰未被侵蚀。”

其他科研人员:“收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