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3页

并且,高轨道运转周期慢长,卫星又只有两颗,必须设置为静止,让两颗卫星与母星自转保持同步,一左一右,永远对准某一区域,方能保证具备一定的精确度。

这是千禧年的事儿,算是第一代北斗。

到了03年,航太部高速发展,为满足军部对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又在高轨道部署一颗增强型静止卫星,用于提升导航系统性能,并拟建、在中轨道部署12颗卫星,构成星链的方案,该计划预计能在12年实现,算是第二代北斗。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03年上旬,天成101实验室借助‘光子理论’,开创光子学科,推出光子通讯技术。

03年中旬,第一代基于光电子技术研发的小精灵版‘智能一卡通’,连同‘光电芯‘登上历史舞台。

而东山工业,也在‘光电芯‘帮助下,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

随后,董事会将‘光电子科技‘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并全面更新教材。

03年下旬,天成101实验室推出在极冷环境下,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实现的‘芯片架构机’。

该设备不同于光刻机,它能在纳米尺度环境中,将‘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光电计算机需要的‘棱镜通道’,搭建成密集晶体管,最终形成类似硅基科技的‘晶圆’,然后分离封装,成为‘碳基芯片‘、‘光电芯片’。

‘芯片架构机‘的出现,令光电子核心产物‘光电芯’,日产量突破50枚,附带产物‘碳基芯片’,日产量达到200枚,双双迈入‘商业化’。

如今疾驰在一路向西高速上的重型运输车、往返机场内部的摆渡车、某些区域的公交车,已经有大半安装含有‘光电芯‘的行车电脑,备战智能化驾驶。

但智能化驾驶不仅需要超高精度的定位,还需要达到每秒毫米级的测速精度,以及纳秒级的授时精度。

很显然,创建于上个世纪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哪怕拥有再多信号增强卫星,也无法满足智能化驾驶。

这就是天成重型运输车需要司机的原因。

按照天成发展速度,今年或明年,必将组建全新导航星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