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平安点头,转身隐匿在夜色之中。等她回到自己的地方后,根本整夜都睡不着。但她强迫自己静下心,该做什么做什么。
如果连这点风浪都经不过,不,这算是大风大浪了,何论以后?所以,无论如何都要顶过去,不然会满盘皆输。
若是国都没了,朝上那帮老头子还党个屁争,她要帮皇兄实现的强国梦想也再休提。
一切,都在建立在这场大战必须胜利的基础之上。
穆远会让三军效命,而她只做好自己能做的、应做之事!
果然不出赵平安所料,军报在到达金汤的同时也到达了东京城。
那些奏报出现在小皇帝赵宸御案上的时候,或者出现在内阁的时候,比到金汤还早些。
关于对高丽小国的愤怒,是揍一顿教训,还是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分兵求援,还是全力支持西北。是认定高丽趁火打劫,还是他们与大夏联手诈攻,朝中照例又是一大轮接着一大轮的争吵。
赵宸知道,这次事关重大,几次想插嘴,几次又给拦下来。
最后他师父宋衍宋大人只得睁开昏昏欲睡的双眼,提示他万事莫插手,只需要看。看清谁是谁非,谁真心为国为民,谁胆小怯懦,谁在和稀泥,谁不堪大用,谁是窃国奸臣。
赵宸很不服气,毕竟这是赵氏江山。可姑姑临行前说了,凡事听师父的,他也只得压着性子看,最后还真的让他看出点门道来。
虽然只是一丝丝,一丢丢,在他这个年纪也是难得了。
最后,刘指挥和杨计相拼尽全力也输了这局大的,哪怕穆远坚决反对,紧急上疏三次也没用。因为身为枢密使的穆定之穆大人“大公无私”,不管自家亲子正在西北战线苦熬,断定高丽不是诈攻,而是趁火打劫。
如果有这样的苗头还不教训一下,养起来高丽人的脾气,将来大江必腹背受敌。何况还有西南小患像疥癣一样除之不尽,所以还是先救援东北的田将军要紧。
毕竟西北有强敌,东北就不容有失。
朝中这个解释听起来也没有错,但判断失误却比犯错还可怕。当然了,朝中与田氏和太皇太后不对付那一派,也借机想办法去拆田家的梯子。
第489章 祸国公主
但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是:穆远最担心的一幕还是出现了:绥德军被调去东北田将军处增援,西北线的链条失了重要的一环。
但大夏军并没有立即进攻,还在向兰州集结兵力。
这让朝中调兵派很是得意:看看,他们的判断是对的,大夏还在暂时集结兵力,没有立即进攻的意思。明明是穆远太想立下不世军功,所以打算多扣兵员以自用。只考虑了自己却不考虑整体而已,实在是目光短浅!
穆定之身为被谴责的主将之父,同时身为掌管军力的枢密使,却没半点为儿子争辩或者谋利的样子。为此,他一心为国的忠君美名还更盛了些。
“那群老家伙懂个屁!棺材板都烂没了,却还在这里指手画脚。行兵如此布局,这样可怎么行?”刘指挥私下喝闷酒时对好友杨计相说,“大夏之所以没进攻,是因为要等绥德军陷入纠缠。不然大军随时调头,紧急行军几日就能返回增援,他们也占不到上风!”
杨计相没说话:他亲外甥在前线呢,他比别人的担心要加个更字。
然而这一次,刘指挥也料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