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女儿进了相府,从此衣食无忧,并且远离了秦老二的折磨,她这才勉强接受了女儿被卖的现实。
但没想到,女儿过得并不好,并且还蒙受了对于女人来说,最为可耻的罪名。
以往,她没有能力,但往后她绝不会再让女儿受一丝一毫的委屈。
陈长青与刘氏在易家停留了半日,吃了一顿午饭,方才回去。
回门的规矩,是不能过夜的,并且两人还要赶着关城门之前进城,便急忙走了。
走之前,说定了,十月底接秦春娇进京待嫁。
易峋纵然心里有些不痛快,但还是勉强答应了下来。
毕竟,春娇如今也算有娘家了,也正好有了地方去结亲。
时日匆匆,转眼已是九月了。
易家油坊的生意越发好了,经过这段日子的经营,油坊的名声在京里算是彻底传开了。有那块御赐的金字招牌在,几乎不用费事宣扬,只要雇几个人在城里说一声,易家食肆用的就是自家的油。京里那些酒楼,便趋之若鹜。
那些酒楼来谈生意的,也曾打过主意想挖了易家食肆的厨子,但听说这家掌厨的是个姑娘,还是店主没过门的娘子,也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靠着品质过硬,京里那些杂货铺子售卖易家的油,卖的极好。差不多,只要买过一次的客人,就能成回头客。平民百姓也就罢了,京里的为官为宦的极多,这中等以上的人家,每日所用食油极多,一旦固定购买,那需求也是不小。
经过李氏和王城两口子的嘴,易家油坊的茶油也在京里名声广播。这和相府有往来的人家都知道,相府老夫人有吃茶油保养的习惯。茶油北地不产,若从湘中一带采买,委实太过麻烦。如今听闻,京郊村子里的一家油坊竟能产此物,且相府也从那儿采购,这些人家当然闻风而至。
易峋和秦春娇早就商议过的,茶油算是他们家一个特产,本来就是要高价售卖的,并没有批给盛源货行。
这一月有余的功夫,京里来进货的、来谈生意的,源源不断往下河村奔。每日,车马不绝,人流如川。
下河村这份热闹,可是从未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