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她不愿意当这个垫脚石。
“半夏,你跟许厨娘的女儿春分熟悉,你去问问,他们隔壁张嬷嬷夫家那头,这几年有没有过来投靠的远房亲戚。”
“姑娘是说?”
顾宝笙抿了一口茶,但笑不语。
只怕顾老太太这回是玩鹰的反被鹰啄了眼吧。
若那人真是张嬷嬷的亲戚,顾老太太想的把银两尽数吞了,恐怕不能瞒得过张嬷嬷的眼睛。
都说“财帛动人心”。
那样富可敌国的嫁妆,任凭哪个凡人看了都会动心。
她可不信,老奸巨猾的张嬷嬷看着顾老太太每每交给顾贤妃的大把钞票,不曾动过一点儿歪心思。
只是,就算她打听出那个姓赵的是张嬷嬷的亲戚,顾老太太也不会相信,反倒会斥责自己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
顾老太太这种人,就该——恶人自有恶人磨。
跟顾老太太一样恶毒,甚至还要蛮不讲理的人是谁呢?
自然是孟家的老太太了。
孟家自打孟行舟收押候审,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就算顾宝笙不去说什么,他们自己也会找上门。
何况,现在顾宝笙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些什么呢?
“圆月,”顾宝笙手捧着温热的茶杯轻笑道:“我记得孟云迎很喜欢去买翠玉斋的翠玉豆糕,你跟铺子的伙计相熟,想个法子让她知道个事儿”
圆月附耳过去听了一听,听完便暗暗对自家姑娘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张嬷嬷只是一个仆人,夫家和来投奔夫家的亲戚都不会富有到哪里去,想跟顾宝笙结亲,自然是入赘为最佳。
而顾老太太则可以一文不花,便把顾宝笙嫁出去,还能多得一个为顾家光耀门楣的学子。
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顾宝笙嫁给楚洵,顾老太太可是不敢跟广平王和楚洵作对,在嫁妆上缺斤少两的。
当然了,为了迷惑世人,顾宝笙和那位学子是情不自禁,日久生情。
顾老太太势必要让人把他们都安排在一个屋檐下。
对一个不相熟的人尚且能接到府里,好吃好喝的待着,和顾家毕竟有些渊源的孟家人怎么会咽下得下这口气?
眼下在翠玉斋门口刚买了几块翠玉豆糕的孟云迎,“很不巧”,知道了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