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

而钱塘知州的母亲顾玉蕊先生发起的蕉园诗社,更是具有知名度,里面的十二位有着血缘亲友关系的女诗人在历史上尤为突出。

她们不光是享誉全国,更是江南女子诗坛的代表人物。历史上的红学派学者还有人认为,金陵十二钗的原型人物就是蕉园诗社众人,柴静仪先生对应的就是书中的大嫂子李纨。

至于这个世界,因为女子学院的兴起,各种才女辈出,这些江南书香世家的女子们就更是如鱼得水、诗兴大发。琴棋书画,律法算法尤其外语言等等样样不输于男子。

可是,既然蕉园诗社里面都是当世的奇女子,以太子妃的见识才情,就算她不因为见到这三位女诗人就表现出特别的高兴或者欢喜,至少也不应该心生烦恼才是。

太子妃当然不是为了这个事儿烦恼,她是另有心结,还与这三位女先生今儿进宫的事儿大有关系。发现再次询问她的太子殿下的眼神中,语气里都透着一份浓浓的关切,嘴角不知不觉中微微耷拉下来的太子妃,忍不住和他倾诉自己的小委屈。

“上午请安的时候,太皇太后就和我聊起来这些人,聊着聊着,哪知道她老人家突然有了主意,认为现在京城女子们,尤其是满清贵族女子之间的文学氛围已经比较浓郁,是时候可以学着江南女子们弄多些文坛结社出来。”

“而且,不光是诗社,后面还要起算法社、律法社、海外文学社、海外语言社等等。”

太子殿下微微一愣,皇阿玛和太皇太后这是要开始发展满清的海派文化?还想让满清女子们也都积极参与进来?

“可是太皇太后不想让热情高涨的皇贵妃她们站出来带头,就把这个需要经常出宫的差事,安排给了我,让我下午也去慈宁宫见见柴静仪先生和朱柔则先生。”太子妃对此非常的郁闷,她压根儿就不想出宫。

哪怕她心里头明白,不管是她现在的身份,还是她的娘家身份,由她带头都是最为合适。可是她满心满眼的不愿意。经常出宫岂不是就意味着不能二十四小时呆在毓庆宫?不天天守着毓庆宫,哪有时间和太子殿下相处?

更何况,她本人对于和一伙儿陌生人一起弹琴作画,吟诗作赋,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这几年相处下来,已经对自家太子妃的脾性知之甚详的太子殿下,哪怕他本性对于男女之情再怎么木呆,也立即就反应过来太子妃如此烦恼的原因。毕竟,对于大婚后要回娘家住十天半个月的满清婚俗礼制,太子妃都是严词拒绝,更何况是要她经常出宫。

当然,对于自家太子妃的小情绪有点儿哭笑不得的太子殿下,心里头也不得不承认,已经被自家太子妃照顾习惯的他,对于太子妃突然要和自己一样在外头忙碌,也有点儿不大适应。

把皇阿玛打算在满清八旗发展中西结合的文化流派的事儿和太子妃解说清楚,太子殿下看着她愤愤不平的小模样,安慰道:“他们估计也就是想让你挂个名头,等到过个大半年,这些社团可以自己运转起来,就不需要你过多的参与了。”

听到只有大半年,心气儿稍稍有点儿顺了的太子妃也还是气不过,她不想因为这些琐事错过和太子殿下的本就很少的相处时光。

太子殿下瞧着她躺到小被窝后还是一副气咻咻、眉眼不展的样子,无奈的妥协道:“孤下午去和皇阿玛提提,可否把这些社团放在畅春园的外围?”

原本太子妃垂眉耷眼的趴在他的怀里自顾自憋气,此刻听到他的建议后,刷的抬起头来,俩眼亮晶晶的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