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页

“若男女双方条件合适彼此也都没有异议,就安排他们互相见个面。两个人,两家人都看好了再商议这门亲事结不结。当然,有知根知底信得过的亲朋直接给介绍更为可靠。”

“双方看好了,定亲了以后,就尽量的让两个少年少女多相处几次。在相处中如果发现对方有自己无法容忍的毛病,缺点的话,任何一方都可以自由的提出来退婚。”

“只是,这个需要朝廷慢慢的,慎重的引导社会舆论,让老百姓认知到,女方主动退婚或被退婚,其实和男方一样,名声上都不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  ?qiān

第127章 飞机

陈延敬大人立刻反应过来,“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我们主动打破男女婚前不见面不认识的习俗?”紧跟着他就摇了摇头, “这个太难了。”

不说外头的那些老百姓和守旧派, 就是他们现在这些南书房里头家有女儿的人, 也不想同意。自家娇宠长大的小姑娘,凭什么让那些臭小子给看了去?尤其是定亲后的相处,这个更是大大的不可为。

万一真的有处不好退婚的情况,怎么可能对小姑娘的名声没有影响?不管朝廷怎么宣传保护, 也不管退婚的真实原因如何,最终受到伤害的都是小姑娘家。

其他一些翰林父亲当然也是这幅心态,一个个的沉默不语。就连康熙皇帝也是皱眉,他哪怕知道太子所说的“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指的是后世男女平等自由婚恋的情况, 心里头也不大乐意。

难道以后他在给皇家的格格指婚之前, 还要先让她们自己相看一番?相看好了处不好还要退婚重来?他哪有那么多时间处理这些繁琐的家事?

再说了,这世道他再怎么变化,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大户人家联姻的这个情况也不会怎么改变。顶多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有所改变罢了。

一时间南书房里面静悄悄的,只有康熙皇帝和各位翰林有些沉闷的呼吸声,落针可闻。

胤礽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就直觉没人会同意自己的提议。

古华夏的传统婚姻模式是依附于家庭和家族的,婚姻纯粹是牺牲个人利益,为家庭和宗族传宗接代的需要而存在, 它和传统的封建家庭制度共同维护着宗法一体化的封建统治。“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

父母包办买卖婚姻,身为儿女必须听从,毫无反对的余地。因为儿女们一旦有任何不听从父母之命的行为,就可以被看做是忤逆不孝。而在这个以孝治国,百行孝为首的时代,不孝,就是最大的罪名,罪无可赦,情无可谅。

按照礼法的规定,少男少女的婚姻缔结应当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三媒六聘”。女方嫁到男方,拜堂成亲后有了合法的婚书只算是走完了一半的仪式,另一半是必须要等到拜过男方宗族祖先,姓氏上了男方家的族谱,百年后进了男方家的祖坟才算是完成。